部分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好,主要有生活方式不合理、药物使用不规范、合并其他疾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心理因素等。 1.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不节制,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导致能量堆积。 2.药物使用不规范:未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等;随意更换药物。 3.合并其他疾病: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会影响血糖控制。 4.胰岛功能严重受损:长期高血糖导致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分泌胰岛素不足。 5.心理因素: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血糖。 总之,血糖控制不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同时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如有合并疾病也要积极治疗,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正常人的血糖能够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原因在于胰岛素能够根据体内血糖的情况进行分泌,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节。简单地说,胰岛素的分泌由基础胰岛素和即时胰岛素两部分组成。基础胰岛素24小时持续分泌,量很小,但它为血糖的调节提供了一个平台,没有它,全天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就难以保持平稳。而即时胰岛素,是根据进餐、运动等变化情况,随时随需分泌,以保证即使周围环境激烈变化,体内血糖也相对稳定。打个比方,基础胰岛素就好像警察,起着维护社会治安(全天血糖稳定)的作用,而即时胰岛素就如防暴队,令紧急情况趋于平稳(餐后和应激下血糖稳定)。 临床上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短效胰岛素,都比较擅长控制餐后血糖。长期以来,临床上除了胰岛素泵外,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通常是以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来模拟,但就像你以前担心的那样,中效胰岛素也有其缺点。同时,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也达不到24小时,因此也就难以保证一天之中血糖都能够平稳控制。曾试用过长效胰岛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效果比中效胰岛素更差,因此,目前临床上很难见到长效胰岛素。 能否良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依赖于患者自身的情况,如果患者自身基础胰岛素分泌好,便容易治疗,反之(如脆性糖尿病患者)则困难重重。临床上有一种称为‘黎明现象’的情况,就是患者夜间血糖控制都很好,但在黎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高血糖。还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非常不敏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到很大剂量,血糖还是岿然不动。 对这些情况,内分泌专家也非常头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能模拟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不难想像医生此时的心情,那是多么无奈,明知问题出在哪里,也知道该怎么解决,可惜就是没有相应的‘武器’。
二甲双胍类药物现在临床用的最多,这类药物由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因此一...
蔡德鸿(已故) 无相关医院
磺脲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刺激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
蔡德鸿(已故) 无相关医院
实际上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人都要定期的称自己的体重。国外有一个研究表明,经...
蔡德鸿(已故) 无相关医院
现在都有很多手段,比如说无创的心脏检查、ct的检测,可以看看你有没有血管的并发症,...
陈立波 主任医师 深圳南山人民医院
平时要监测的血糖,一定你平时生活状态下的一个血糖,包括去医院去监测,不能你去医院里...
陈立波 主任医师 深圳南山人民医院
我们现在的观念也是这样的,糖尿病主要还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那无论我们是控制血...
陈立波 主任医师 深圳南山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