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消化不良、贫血、胃癌风险增加、胃黏膜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
1. 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会使胃黏膜萎缩,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2. 贫血:一方面,胃黏膜萎缩影响了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维生素B12参与造血过程,缺乏这些物质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另一方面,患者可能因长期消化不良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进一步加重贫血情况。
3. 胃癌风险增加: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肠化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尤其是不完全型肠化生和大肠型肠化生,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不及时防治,病情持续进展,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4. 胃黏膜功能受损:正常的胃黏膜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胃黏膜屏障作用减弱,容易受到胃酸、幽门螺杆菌等因素的侵袭,导致胃部炎症反**作,难以**。
5. 生活质量下降:由于长期受到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困扰,患者会出现身体不适,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对疾病发展为胃癌的担忧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治疗,常用药物有胃复春片、摩罗丹、替普瑞酮胶囊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及时防治会带来诸多危害,不仅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还会增加患癌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现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