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隐血2+可能是运动因素、药物因素、尿路感染、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尿隐血2+是指检查结果呈阳性,尿液中有大量红细胞,单一检查阳性与疾病没直接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尿隐血原因,根据病因针对性治疗。
1、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肌肉组织,供应肾脏的血液减少,使得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尿液中有红细胞。建议检查前应多休息,静坐30分钟后再取尿检查。
2、药物因素:检查前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药物可能会破坏肾小管和肾单位,使得检查结果呈现尿隐血2+。此情况没有必要特殊治疗,一般停药后就能恢复,日常密切观察即可。
3、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致病菌所致。由于大量致病菌生长繁殖而引发炎症反应,使得黏膜和毛细血管受损,血管中红细胞会进入尿液,所以在检查尿隐血时可呈现2+。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道烧灼感、排尿疼痛等。此情况还需进一步做尿细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来明确诊断尿路感染。确诊疾病后应按医嘱用药,如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
4、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因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所致。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经尿液排出,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隐血2+。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痛头晕、腰背部酸痛等。此情况应就医完善检查,通过血常规、骨髓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诊为溶血性贫血后应按医嘱用药,如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甲泼尼龙片等。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与免疫系统紊乱、遗传等有关。由于自身免疫因素而攻击肾脏、神经系统、微血管等,使得血细胞易受到破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出现尿隐血指标升高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牙龈出血、皮肤发黄等。此情况应去医院进一步做血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诊断疾病。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需按医嘱用药,如醋酸地塞米松片、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
不能仅依靠尿隐血2+直接判断疾病,还需综合其他指标,建议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等明确诊断疾病。日常应多喝水,勤排尿,注意会阴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