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mmol/L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引起的原因,并给予对症治疗,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脂肪消耗过度、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等。
1、营养不良:如果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比如过度吃蔬菜、水果等食物,不吃动物内脏、蛋类、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可能会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此时机体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添加高蛋白食物,补充机体所缺失的营养。
2、脂肪消耗过度: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大量的运动,会造成机体内脂肪组织大量消耗,当脂肪消耗过度时,容易导致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加快,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并且伴随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运动次数,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消耗。
3、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由于在服用药物期间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此时也容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并伴随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帮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恢复。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与甲状腺功能合成及甲状腺激素增加有关,主要表现为怕热、烦躁、食欲亢进等,当甲状腺激素过多分泌时,容易增加机体代谢率,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加快,从而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巯咪唑片、卡比马唑片等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5、肝硬化:大多与胆汁长期淤积、毒性肝炎等原因有关,发病时通常会出现机体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内合成,当肝部发生疾病时容易导致其合成减少。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作息规律,如果是因为疾病所引起的其检查指标过低,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