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世界精神卫生日 | 长期“日夜颠倒”要警惕睡眠障碍!

2022/10/9 9:22:57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快节奏的生活与来自现实多方面的压力也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要警惕部分人群可能会受到长期的精神困扰,从而对生活造成慢性创伤。

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 

高中生确诊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小范是广州市一名高一学生,原本过着普通而有规律的生活。然而,一次骨折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生活节奏。

由于骨折后行动不便,小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家上网课。没有老师的监督,也没有同学的陪伴,自律性不高的小范慢慢跟不上上课的节奏,开始晚上在房间里偷偷打游戏,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凌晨五点再爬到床上,白天的时间都用来睡觉。

后来,小范自己想要恢复正常作息,却发现已经无法按时入睡了,往往要到凌晨五六点钟才可以入睡,虽然醒来后自觉精神尚可,学习效率也没有下降,但是已经无法按时上课,影响了学习计划。

家长先后带小范在多家医院就诊,辗转于神经内科、心理科等科室,曾被诊断为神经发育障碍、心境障碍等疾病,但都没有查出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

一筹莫展时,他们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就诊,医务工作人员对小范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以及情绪、睡眠的客观性评估,考虑小范的疾病可能是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经建议,小范进一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昼夜时相标志物测定,并在指导下完成了2周睡眠日记的记录。最终确诊疾病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经过系统的服药治疗及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辅以光照疗法,小范的日间嗜睡症状明显改善。

“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是一种慢性睡眠紊乱,患者睡眠觉醒时间通常会推迟2个小时以上,由于患者晚睡晚醒,不能在期望的时间入睡和觉醒,表现为显著的晚上入睡困难和早上觉醒时间延迟,其生活节奏受到严重影响。”潘集阳(专家预约)教授介绍说,如果遇到对睡眠障碍等疾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睡眠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经过专业的睡眠监测技术,指导进一步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病率为0.17%,青少年年患病率为7%~16%。慢性失眠患者10%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在睡眠障碍门诊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中有6.7%~16%被确诊为本病。

睡眠日记及体动记录仪是诊断评估最重要的主客观评价方法。通过睡眠健康教育、定时光照疗法、定时褪黑素治疗等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警惕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尽快到睡眠医学门诊就诊,尽早明确诊断。

生意倒闭后遇上PTSD 

药物+心理疗法帮他走出困境 

徐先生是一家一线城市中型餐馆的老板,近3个月因为经营不善,餐馆陷入亏损状态,收入不足以支付高额的铺面房租等费用。他把信用卡刷爆,到处借钱维持生计。在遭遇一连串打击后,徐先生无奈关店,甚至产生了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如今徐先生从事了新工作,维持了家庭的稳定。尽管如此,每当听到有人提及生意相关话题,徐先生就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焦躁难耐。他下意识地逃避,后来发展到不愿与之前一起做生意的亲朋往来,生怕他们会提及生意的信息。每当躺在床上,徐先生就会不自觉心慌,脑海中闪过的都是曾经自己创业开餐馆的心血,以及亏损时员工的愁容,多次从噩梦中惊醒。渐渐地,徐先生原本温和的性格转变成易燃易爆炸,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

饱受失眠和噩梦的折磨,徐先生终于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详细的病史采集、相关情绪量表评估,最终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潘集阳教授首先对其进行“脱离应激源”的治疗,告诉患者平时要及时脱离“灾难”现场,不去与经济创业相关的各种场合,不会面曾经的生意伙伴,不谈论相关事情,减少外界不良信息接收。家属也应引导患者关注积极正向的新闻媒体,避免患者接触与创业失败相关的人员。应对徐先生PTSD的急性期,潘集阳对其使用抗抑郁药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痛苦情绪。

治疗2个月后,徐先生的情绪趋向平稳,睡眠也较前好转,此时潘教授对他进行暴露疗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让他逐渐面对触景生情的类床上情境,唤起创伤记忆,然后治疗这些记忆中的病理成分,帮助他平稳对待。最终徐先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也恢复了正轨。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应激源),发生后数日至6个月内所出现的个体延迟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难中,总体PTSD患病率大约在6%-12%,许多群众遭受创伤的程度往往比纯粹的自然灾难要强烈。PTSD主要表现为反复体验创伤的情景和内容、回避伤痛、情感麻木、过度警觉、负性认知等。

潘集阳教授表示,以下人群是PTSD的高危人群:有高重症风险和死亡率的人群如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医生,护士,安全保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患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人群;病人及家属。即使对于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普通人来说,PTSD也不容忽视。

目前对PTSD的临床治疗包括脱离应激源、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首选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经历过应激性事件或重大灾害的人都可能出现应激性症状,有些人通过自身调试或心理干预,受到应激创伤并不会发展为PTSD,但部分人会在应激事件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后仍有症状,发展为PTSD,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本文指导医生:
潘集阳

潘集阳教授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

擅长疾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包括儿童与...[详细]

(责编:麦琼璇 通讯员:张小涛 张灿城)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