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 “世界血栓日”。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发生在腿部和肺部,是具有致死性风险的疾病。“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科主任常光其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指出。
深静脉栓塞发病隐匿 严重者1-2小时内死亡
然而,更可怕的是,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血栓脱落,栓子会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发生非常凶险的肺栓塞,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度过危险期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常光其教授进一步介绍道。
十类人群发生下肢肿胀皮温升高 要高度警惕静脉栓塞
血栓形成有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任何导致以上三大要素的疾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极大可能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危及生命。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另外,和动脉血栓不同,静脉血栓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常光其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在近期较少进行下肢运动的前提下,下肢突然肿胀发热伴胀痛、走路吃力,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的形成,建议第一时间到三甲医院急诊外科求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致命肺栓塞的发生。”以下这10类人群,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
1、久坐者。如公司白领、IT工作者、飞行员。常光其教授分享了一组数据: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就意味着那些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甚至是飞行员也处于风险当中。
2、体型肥胖者。对于这类人群,往往常爱食用一些油脂含量比较多的食物,让体内堆积的脂肪越来越多,相对应的血液的粘稠度越大的话,长时间下去,就容易造成血管的堵塞,进而让血液有凝结成血块的危险,从而发生静脉血栓。
3、住院或手术病人术后久卧。长期卧床的病人,如中风后、手术后、ICU昏迷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变慢,或可导致静脉血栓。
4、老年人。特别是不喜欢运动的老年人。
5、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
6、孕妇:孕妇在怀疑期间,激素水平较平常不同,雌性激素偏高也是诱发血栓的风险之一。
7、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8、酗烟者。每日超过10支香烟者,会致使血液粘度增高,血管壁损伤,诱发栓塞。
9、部分先天性疾病患者。
10、部分肿瘤患者。
然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又是可防可治的,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常光其教授建议:“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将有效的减少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驾车或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或者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弯着膝关节,都有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因此建议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的人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动一下,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因病需要卧床的患者,主动活动下肢也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降低院内肺栓塞的发生。”
当谈到如何有效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时,常光其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石。传统抗凝药个体用药差异大、需要频繁监测、起效慢,并且与很多食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非常不便。目前,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传统抗凝药的局限,口服、快速起效、抗凝效果可预测,无需常规凝血监测或频繁调整剂量、较少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复发的风险,其稳定性与持久性对患者的良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