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通过人为刺激小鼠大脑中隔复合体(medial septal complex)中的神经元,能够导致小鼠食欲的下降,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该文章的作者Patrick Sweeney, Changhong Li 以及Yunlei Yang称他们的发现有助于控制人类的过度饮食。
根据作者们的说法,人类与其它动物往往在不饥饿的情况下也会进食,这是由于除了饥饿感以外的其它因素控制我们的进食行为。此前的研究发现这一行为与内心的情绪有关,此外,大脑中一种叫做中隔核的结构对于压力引发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作者们认为这一结构参与调控了个体的饮食欲望的产生。众所周知,实验室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往往会过度进食,因此作者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他们的猜想。
通过给小鼠注射一种能够激活靶向神经元的药物(此前研究发现这一药物能够导致中隔核复合体中神经元细胞激活后分泌谷氨酰胺)。结果显示,接受药物处理的小鼠分泌的谷氨酰胺能够抑制其进食的欲望,进一步检测表明这一效应在白天与晚上都会出现,表面这一效应与饥饿感的出现与否无关。
当然,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这一现象,但作者的发现为控制人们的暴饮暴食提供了新的希望。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