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胰岛素抵抗性

转载 来源: 生物谷 2017/9/26 10:13:43

由肥胖导致的慢性组织炎症是胰岛素抵抗性和2型糖尿病产生的一种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发生的机制在此之前一直是未知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外泌体(exosome)是其中缺失的一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2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Derived Exosomal miRNAs Can Modulat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sulin Sensitivity”。

论文通信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内分泌新陈代谢内科医学教授Jerrold Olefsky博士说,“当外泌体在组织之间迁移时,它们诱导的反应可能是导致糖尿病中的代谢错乱的细胞间通信的一种根本原因。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我们能够观察到外泌体和它们携带的微RNA(microRNA, miRNA)从脂肪组织经过血液,渗透到肌肉组织和肝组织中。”

在慢性炎症期间,发炎的主要组织是脂肪组织。在肥胖中,40%的脂肪组织是由巨噬细胞(一类促进组织炎症的特定免疫细胞)组成的。巨噬细胞接着产生和分泌外泌体。

当外泌体进入其他的组织中,它们利用携带的miRNA诱导受者细胞作出反应。这些巨噬细胞分泌的miRNA会寻找信使RNA(mRNA)。当miRNA发现靶mRNA时,它结合到这种靶mRNA上,使之失活。这种靶mRNA编码的蛋白不再产生。因此,miRNA是一种抑制关键蛋白产生的方法。

Olefsky团队获取在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发现的巨噬细胞,并且收集它们分泌的外泌体。苗条的健康小鼠接受这些“肥胖的”外泌体的处理。他们发现尽管这些之前正常的小鼠并不会体重超重,但是它们也开始表现出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性。

当逆转这种过程时,Olefsky团队发现当利用来自苗条小鼠的外泌体处理肥胖小鼠时,他们能够恢复这些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肥胖小鼠保持体重超重,但是在代谢上是健康的。

类似地,在体外研究期间,当利用“肥胖的”外泌体处理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时,这些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性。相反地,当它们接受“苗条的”巨噬细胞外泌体处理时,它们对胰岛素高度敏感。

Olefsky说,“这是糖尿病产生的一种关键机制。这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它将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归结于发炎的脂肪组织中的制造这些外泌体的巨噬细胞。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外泌体中的哪些miRNA导致糖尿病的表型,那么我们就能够发现药物靶标。”

Olefsky估计外泌体中很可能存在几百种miRNA,但是仅20~30种是至关重要的。确定靶向哪些miRNA将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但是Olefsky团队已发现一种可能的可疑分子:微RNA-155(miRNA-155),miRNA-155抑制一种众所周知的蛋白PPARγ。这些研究人员注意到存在现有的临床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它们靶向这种蛋白,但是它们产生的副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Olefsky说,“尽管如此,我们希望发现的这些miRNA将会导致人们发现新的药物可靶向的靶标,从而促进人们开发新的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法。我们能够从血液(被称作液体活检)中获得外泌体,并且对它们含有的所有miRNA进行测序。”

通过对外泌体中的miRNA进行测序,这些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可能成为这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遗传特征,这类似于液体活检如何被用来发现将在癌症治疗中有效果的药物。Olfesky希望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有朝一日将被用来确定一个人是否在来年或永远不会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生物标志物可能也会预测哪些患者对特定的疗法作出反应。

Olefsky说,“如果我们对你的外泌体进行测序,那么我们就会获得你的遗传特征来确定你的肝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和β细胞的代谢状态。我们甚至在无需开展组织活检的情形下,能够告诉你的肝脏发生了什么。”

尽管Olefsky团队着重关注来自脂肪组织的外泌体,但是肝细胞和其他的细胞也会产生外泌体。Olefsky对研究这些外泌体来确定它们是否也迁移到其他的组织中和导致代谢行为感兴趣。

Olefsky说,“这可能超出胰岛素抵抗性的范围。外泌体可能会导致其他的肥胖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可能与代谢不相关联。”

(责编:叶圻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血糖不稳定怎么办?

胰岛素的作用  〖药理作用〗  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  〖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一)调节糖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时由于血液成份中改变(含有过量的葡萄糖),亦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2)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4)通过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减少糖异生的原料,抑制糖异生.  (5)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缓脂肪动员,使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  (二)调节脂肪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  (三)调节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腺垂体生长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对于生长来说,胰岛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四)其它功能  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编辑本段]  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2)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由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类别:胰岛素及其他影响血糖药  简介:  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4.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也可用于纠正细胞内缺钾.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滴5%葡萄糖液.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Q:过敏性鼻炎应该怎么才能完全治好?

胰岛素的作用  〖药理作用〗  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  〖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一)调节糖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时由于血液成份中改变(含有过量的葡萄糖),亦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2)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4)通过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减少糖异生的原料,抑制糖异生.
  (5)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缓脂肪动员,使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  (二)调节脂肪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  (三)调节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腺垂体生长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对于生长来说,胰岛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四)其它功能  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编辑本段]  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2)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由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类别:胰岛素及其他影响血糖药  简介:  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
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
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
4.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也可用于纠正细胞内缺钾.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
(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
(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滴5%葡萄糖液.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Q: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能合成胰岛素的是什么呢?

你好,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在β细胞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31、32、60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