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生婴儿容易在入夜后啼哭不安,或者是每个晚上定时啼哭,有些还会想小梁的孩子一样通宵啼哭,翻看孩子各处都没有发现有可能让他疼痛的地方,也没有吃不饱也没有吃太饱,可是孩子就是夜夜啼哭,到了白天又一切如常。老人家说孩子是看到了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雯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答疑平台上表示,这种现象属于小儿夜啼,多发生在新生儿身上,除夜间啼哭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为何小儿会夜啼呢?听听徐教授怎么说。
小儿夜啼原因有三:受寒过热及惊吓
徐雯表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的不同,家长应要仔细辨别。需要提醒的是,婴儿夜间因饥饿或尿布潮湿,或发热、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不在本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夜啼的原因有三,其一为胎儿禀赋不足,或乳母过食生冷,或小儿护理失当致腹部受凉等,导致小儿入夜腹中作痛而啼哭;其二,孕妇或乳母平素喜吃香燥辛辣之品,移热小儿,使其心火亢盛,入夜烦躁而啼;其三,小儿突受惊吓,心神不宁,夜睡不安而惊啼。
小儿夜啼须对症调理
婴儿夜啼是否能吃些什么缓解呢?徐雯建议,要对应宝宝的症状来调理。如夜啼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者,可用灯芯花煎水代茶饮用以清心热;如腹凉喜按,面色苍白,出冷汗的,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如患儿伴见睡中惊惕,大便青色等受惊吓后的症状,应加服珍珠粉或用象牙丝煎水代茶以定惊安神减少液体的出现,此外,市面上销售的保婴丹对小儿夜啼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防小儿夜啼应从孕期开始
听到别人家的小孩总是夜夜啼哭,这令很多准妈妈或有设想做妈妈的家庭“望而却步”。但徐雯表示,其实小儿夜啼是可以预防的,但预防需要从孕期就开始做起。她指出,孕妇孕期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过食寒凉、燥热之品。乳母注意保养,少吃辛辣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宝宝生下来之后要保持新生儿卧室的安静、通风,避免受凉。建议新生儿应配脐兜,防止腹部受寒;尽量不抱新生儿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避免因喧哗导致小儿惊恐出现夜啼;白天尽量不要让小儿睡得太多,以免夜间过分清醒。夜间啼哭应首先排除发热、其他疾病,如婴儿腹泻、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锁骨骨折(产伤引起)、新生儿尿布皮炎等引起的夜啼。对夜间啼哭的患儿还应该注意患儿尿布是否尿湿、是否饥饿、是否衣被包裹过紧或过厚、是否蚊虫叮咬等,诸如此类的原因,在解除相关因素后,夜啼会即刻消失,不需再做特殊处理。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