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四款食疗方预防小儿夜啼

家庭医生在线 2015/3/9 9:53:40

  小儿夜啼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睡到半夜的时候,孩子就会无缘无故的哭起来,大人也是跟着着急。孩子夜啼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不当,受惊等都可能会导致夜啼的发生。下面中医儿科专家为大家带来了改善婴儿夜啼的食疗方。

  宝宝夜啼的原因

  1、饥饿或过饱

  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2、缺钙

  宝宝缺钙不积极治疗很可能患上佝偻病,缺钙的宝宝夜间常常烦躁不安,还会出现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症状。

  3、惊吓、需要爱抚

  白天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出于白天过于兴奋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

  有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安抚需求时,肌肤触摸可以让宝宝心静,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少,到了晚上宝宝会以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让父母抱抱自己获得安抚。

  4、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5、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改善婴儿夜啼的食疗方

  1、百合莲子粥

  原料:百合50克,莲子(带心)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二味洗净,同置锅中,加水适量,与糯米同煮成粥,粥成加红糖烧煮沸即成。睡前服粥,分早、中、晚食用。

  功用:百合清心安神润肺,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二者合用具有润肺清心、安神和中之功效。适用于心阴不足,心热内扰引起的夜啼。

  2、葱白粥

  原料:葱白30-50克,粳米60-90克。

  做法:连须葱白洗净切段,粳米洗净,煮粥。粥半熟时,加入葱白,煮至粥熟即可。

  功用:葱白温阳散寒,粳米健脾和胃,二者合用,具有温阳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虚中寒引起的夜啼。

  3、莲肉桂圆红枣汤

  原料:莲肉、桂圆、红枣、糯米各适量,红糖少许。

  做法:将上4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粥,调入红糖服用,每日1-2次。

  功用:莲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桂圆补心安神,红枣调和胃气,三药合用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4、小麦大枣茶

  原料:淮小麦1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蝉蜕3克。

  做法:以上各味水煎,代茶饮,也可加适量白糖。

  功用:淮小麦清热养心除烦;蝉蜕清热定惊安神,与大枣、炙甘草合用,具有清心热、健脾胃之功效。适用于小儿夜啼因心热所致者。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小儿夜眠不安

很多月龄的宝宝在夜间都会出现习惯性啼哭,这称为夜啼。父母刚想睡觉,婴儿就开始哭,抱起来摇一会儿或者喂点奶后好容易哄睡,过2个小时又醒了哭,这样一夜之间哭好几次的婴儿是很多的。其实,因为肚子饿而夜啼的婴儿比较少,对于食量大的宝宝,在临睡前喂饱奶,就可以有效避免夜啼。有的婴儿是由于白天运动量不足而夜里睡不好觉,因此白天婴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一定不能少于3个小时。另外白天兴奋过度或者受到惊吓,宝宝夜里也可能因为做梦而大哭。此外,室内温度过高、宝宝被子太厚、蚊虫叮咬等都会引起婴儿夜啼。爸爸妈妈要针对情况,及时解决。排除了以上情况,如果宝宝还在夜啼,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原因,比如佝偻病,应找医生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只要环境舒适、饮食适当、活动适度、身体健康,宝宝就很少发生夜啼现象。

Q:小儿夜啼要注意什么?

夜间啼哭应首先排除发热、其他疾病,如婴儿腹泻、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锁骨骨折(产伤引起)、新生儿尿布皮炎等引起的夜啼。  对夜间啼哭的患儿还应该注意患儿尿布是否尿湿、是否饥饿、是否衣被包裹过紧或过厚、是否蚊虫叮咬等,诸如此类的原因,在解除相关因素后,夜啼会即刻消失,不需再做特殊处理。

Q:小儿夜啼怎么办?小儿夜啼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办呢?

你好小宝宝晚上哭闹的话,有可能是因为受凉,或者是因为受到惊吓,也有可能是因为肚子胀气,肠道消化不好,所以你还是应该要多观察这些原因。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