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婴幼儿型内斜视是怎么引起的

2017/8/8 9:30:56

发病机制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如下2种学说:

1、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指患儿出生后由于在皮质发育阶段,保证眼球正位的正常运动融合发育迟缓或先天缺陷。综合了几项对2200名新生儿进行的研究指出,新生儿阶段视觉系统尚不成熟,出生时视网膜视差敏感度降低,视网膜视差是眼球转向系统和运动融合的基础,因此患儿出生时眼位是不稳定的。在生后早期内斜多见,外斜较少,但这种眼位偏斜大都是暂时的,3个月以内消失。先天性融合功能缺陷是婴幼儿内斜视的病因,因而无论在任何年龄手术,都不可能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认为中枢或周围性因素干扰了双眼视觉反射,引起婴幼儿内斜视,而融合是一种获得性反射。近年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早期手术获得正位,能够提供双眼视觉发育的机会。

2、遗传因素:婴幼儿型内斜视常有家族史,但遗传规律尚待探讨。报道单卵双生斜视发生率为81.2%,双卵双生为8.9%。发现16%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的父母立体视锐度下降,而非斜视患儿的父母仅2%有立体视锐度低下。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如何诊断检查

检查可做眼震、眼位及眼球运动等情况的检查。诊断婴幼儿型内斜视合并眼球震颤,存在水平代偿头位时,除上述典型的特征外,应做三棱镜试验:根据Hering法则,当一眼向右或向左转动时,另眼也必向右或向左作等量运动,即每一眼球运动,必有相同强度,相同效果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两眼,如将50△三棱镜底向外置于注视眼前,则注视眼为了注视目标,眼球将向三棱镜的尖端移动,眼震阻滞综合征患者的注视眼仍保持原来的内转位,另眼亦不作明显的外转运动,且代偿头位无变化。鉴别由于本征多与婴幼儿型内斜视合并存在,故应与婴幼儿型内斜视和双侧展神经麻痹相鉴别。1、婴幼儿型内斜视本病多为交替性内斜视,当眼球在第一眼位或外转位注视时,不出现眼球震颤;由于交替注视,很少发生单眼弱视;注视眼向正前方注视,非注视眼为内转位,无代偿头位;50△三棱镜底向外置于注视眼,另眼作等量的运动,手术效果可靠。2、双侧展神经麻痹本病无论双眼向水平运动或单眼水平转动,均表现为外转不足。全身麻醉下先天性双侧展神经麻痹表现的内斜视不消失,而眼震阻滞综合征表现的内斜视可以消失,此点为主要鉴别点。

Q:小孩斗鸡眼怎么办?

孩子眼疾除非是先天遗传的,否则很难在两岁前确诊,小孩子都会有些斗鸡眼,多带他去看远处和绿色,不要看电脑电视,慢慢就会好起来。如果真的想做检查,眼科医院有仪器可以确诊斗鸡眼,但建议两岁才做。斗鸡眼在医学上名为内斜视。在婴幼儿这种现象多为良性的假性内斜视,其原因为:1.婴幼儿的视觉目标都较近,看近的物体时目光会较集中,两侧黑眼珠向内侧偏靠拢。2.婴幼儿的两眼间之鼻根处较宽,眼球内侧的眼白部份被鼻侧的皮肤遮住了,所以看起来黑眼珠好似都位在眼球的鼻侧一般(斗鸡眼)。此种现象待宝宝四、五岁后自然恢复。注意:尚有其它状况也可能会有内斜视的情形产生,诸如:大脑神经病变、一侧视力萎缩退化、眼球外侧肌肉麻痹、眼球内病变等。应带宝宝去眼科医师处做一详细的检查以去除可能为病态的内斜视。如需施行手术矫正则宜愈早愈好,在两岁以前为佳。

Q:内斜视是什么?

您好,内斜视主要表现为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也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