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是怎么引起的

2017/8/8 9:29:00

1、调节学说

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

2、双眼反射学说

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解剖学说

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4、遗传学说

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如何诊断检查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诊断】根据发病于大龄儿童的内斜视,通过麻痹睫状肌下检影,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角变小,但不能正位,AC/A比值正常,可以诊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鉴别诊断】(一)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由于远视未经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加上融合性分开功能不足,而引起内斜视。多为中高度远视,好发年龄为2~3岁,斜视角常在20△-30△。发病初期,内斜呈间歇性。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内斜视消失呈正位。AC/A比值正常。(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生与屈光因素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一种异常联合运动,表现为调节力引起的一种异常高调节性集合反应。验光戴镜矫正远视后,视远双眼可以正位,视近仍内斜>10△以上。屈光状态可以是近视、正视、远视。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内斜度,一般>10△以上。AC/A比值高。

Q:共同性内斜视的症状有哪些

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1.先天性内斜视出生后半年内发生,内斜角较大,一般为50°-60°,斜视角稳定,可双眼交替注视。单眼注视的患儿常有弱视,眼球内转过强,外转不足。常合并单眼或双跟下斜肌亢进、垂直眼位偏斜、隐性眼球震颤,可有家族史。屈光状态有轻度的远视跟,戴矫正眼镜不能矫正斜视。2.调节性内斜视平均发病年龄2.5岁(6个月至7岁),初始时为间歇性,后变为恒定性,偏斜眼常有抑制性暗点,常伴有弱视。分型如下。(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多为中高度远视,屈光度范围从+3.00~+6.00D,平均+4.75D,斜视角常为20°~30°。发病初期多呈现间歇性内斜视,如能及时和经常戴矫正眼镜,内斜视可以得到控制和矫正。AC/A正常。币治疗非调节因素增加,可转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一种异常联动,表现为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如融合性分开功能不足,则形成内斜。看近时内斜度大于看远时的内斜度,AC/A值高,可伴有v征。屈光状态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似。多有双眼斜视,少有弱视。(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调节增加或者解剖异常所引起。发病早,有中度远视散光,常有屈光参差、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正常AC/A。远视度全部矫正时内斜度减少,但仍有残余内斜视。常合并下斜肌过强或者A—V综合征。3.调节性共同性内斜视(1)基本型:发病年龄6个月至6岁,单眼或交替性,看远看近斜视度相等,无明显屈光不正,AC/A止常。(2)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度大于看远时斜视度,相差超过10°,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或正视,配戴矫正远视的眼镜不能减少内斜度,AC/A正常或稍低。早期发病者双眼视觉差。(3)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度大于看近时斜视度,相差超过10°,无屈光不正,双眼视力相等。4.继发性内斜视继发于外斜视术后过矫。

Q:怎么治疗非调节性内斜视

您好,非调节性内斜视可用遮盖治疗。交替遮盖对少数弱视患者有效,对防止抑制及异常视网膜对应无效,因为在婴儿时期,只有双眼正位,或至少0△以内斜视才能产生双眼单视。所以对先天性内斜视患儿早期,用交替遮盖数年,以后训练融合,再做手术是不对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