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吃干饭,今天多用“炊”方式,并且多用电饭煲或压力锅。从前也有用鼎炆饭,但不管城镇或乡村,多数人家还是采用捞饭的方式。捞饭俗称“糇饭”。
捞饭比炆饭放的水多一倍,煮的时间长一些,份量也多些,俗谓“炆三糇四”——一筒米,炆的有三碗,糇的可以盛四碗。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那年月,煮一顿饭,总要多种考虑。
譬如说,家中的老人小孩子,有人不喜欢吃干饭,那么,主厨者用铁笊篱或竹笊捞饭之后,留下的少量的饭在汤中,再滚一滚,便成稀粥汤了。老人孩子要吃稀饭,便不用另煮一锅。大家吃干饭之后,再喝一碗粥汤,胃部也特别舒服。最后吃剩的,便用来喂猪。这叫做一饭多用。
海陆丰人也同样吃捞饭,所不同的是,他们从来不用饭笊,而用鼎盖。饭煮熟后,将鼎盖斜插向鼎里,自身边往对面轻轻一推,便上干下稀,两两分明了。饭和汤分盛两个钵,先吃干的,后吃稀的。所以,他们吃饭几乎不用上菜汤。
早饭尽管吃的是稀饭,也要多种考虑,头滚常常要先舀两勺米汤,潮汕人也叫“饮”,放在脸盆稀释。衣服洗后,在这清“饮”里过浆。那年月没有肥皂,过浆的衣服不易皱和不沾污垢,容易洗涤。
吃剩的饭汤,还要将澄清的倒在瓮里作酸泔。老妇人的夏布衣服(菠萝、胶播、白苎之类)洗后放在瓮里浸一夜,用酸泔漂白,便亮丽如新了。
当年潮汕人煮的饭,如此多加水,实在谈不上香喷喷。但那个年代,人们考虑的是如何吃饱,还要照顾方方面面,所以,口感方面,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