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应该怎么办?

家庭医生在线 2017/7/30 0:22:37 举报/反馈

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人都有高血糖的症状,但其实,低血糖也和糖尿病有关系,低血糖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这让很多人出现疑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都是偏高的吗?为啥低血糖反倒是糖尿病的前兆呢?

餐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实际上,临床经常遇到徐辉这种情况。病人由于时常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从不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反而认为可能是糖吃少了。他们也并没有人们通常印象中糖尿病病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反而常表现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或高尿酸血症等,吃得不少,但饿得快。其实,餐前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这类人往往查空腹血糖很正常或是稍高,很容易被医生遗漏。

一般性低血糖偶尔发生;但早期糖尿病患者常在第二餐餐前或餐后两到三个小时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且这种情况会长期、反复出现。谢小敏提醒,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连续两个月有餐前低血糖的现象,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胰岛功能,以便及早控制病情的发展。每次吃饭最好只吃六七成饱,因为正常人的胰岛素是根据体内需要代谢糖量的多少来确定的,如果少吃一点,胰岛素的分泌也不会过多,这样,即使胰岛素分泌的迟缓,在几小时之后,也不会造成低血糖的情况了。

什么可导致低血糖?

1、活动不当

适当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症状的改善,并能减少并发症。但加大运动量(剧烈的活动或劳动)或变更运动时间,可使萄葡糖消耗过多而诱发低血糖反应。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胰岛素浓度不但不能相应降低,反而因血流加速,皮下吸收增多,血中浓度上升,使肝糖释放减少,更易致低血糖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确定活动强度及活动时间,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者应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2、药物使用不当

据临床资料统计,大约60%以上的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是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引起的,其中主要是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使用不当。胰岛素方面: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素剂量过大;还有注射的部位不正确,使得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发生变化,如皮下注射太深变成肌肉、静脉注射,导致吸收加快、作用时间加速,引发低血糖。磺酰脲类药物方面:滥用、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尤其是是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3、误用影响糖代谢的其他药物

有些不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使用后也会对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如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组胺H2受体阻断药(如甲氰咪胍)、巯基化合物(如他巴唑)、磺胺类药物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因此,正在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其他疾病而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注意观察,必要时应定期检查血糖,以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4、进食减少或吸收不良

合理的膳食调理是有效提高降糖药物的效果的途径之一,但过分地限制糖的摄入、不规则或延迟进食易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特别是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因为进食后的最初1h,胰岛素血浓度已上升至高水平,餐后血糖峰值的增高幅度一般不会超过5.1mmol/L(100 mg/dl)。因为已存在高水平的胰岛素,肝糖放减少,但葡萄糖的利用却增高3~4倍,若不及时进食或进食量不够或吸收不良,极易导致血糖降幅每小时超过5.1mmol/L(100 mg/dl),而发生低血糖症。

5、其他原因

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在焦虑、烦躁或忧郁时,脑组织活动会加剧,耗糖量也会相应增多;空腹饮酒,酒中乙醇可以阻碍肝脏糖原异生作用,而空腹时正常血糖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糖异生作用。此外,饮酒能阻碍或迷惑正常的低血糖警觉症状。

糖尿病低血糖如何预防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化,若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进餐时,应预先吃些饼干、水果等;定时定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保持恒定的运动量,不宜空腹运动,过大量运动前适当进食,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未觉察低血糖的病人,尤其在进行运动、开车或其他有一定活动量前应自备血糖仪,经常测试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应携带少量含糖食物及糖尿病急救卡,以备急需。所带食物包括糖果和饼干。急救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所服药物、家庭电话、住址、急救电话及若昏迷时应如何纠救治;同时,要让亲友、同事、同学等与病人经常在一起的人了解其所患的疾病、用的降糖药物等,如果发生低血糖并昏迷时知道如何处理。

对于年轻的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来说,若血糖控制满意,偶尔发生低血糖,是不足为奇的,这点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在每次低血糖发生时,都应寻找原因,检查一下治疗方案是否恰当,以便找出和修正不当之处,预防低血糖的再发生,以及重症低血糖的发生。

(责编:徐颖欣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