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关于乳腺癌的三大传言

家庭医生在线 2017/6/17 7:03:42

近年来,女性在乳腺疾病这块居高不下,每一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患乳腺疾病的可能。据了解,滴滴总裁柳青也患上了乳腺癌,那么怎么来预防乳腺癌呢?

乳腺癌的症状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如何预防乳腺癌

睡好

有科学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女性会比正常入睡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高出40%。理由是:夜间灯光影响会使人体内分泌褪黑素的自然周期发生改变,褪黑素有抗氧化、抑制癌变细胞的作用,而经常熬夜会削减这种作用。因此要想远离乳腺癌,最好就是不要熬夜,每天晚上都好好睡!其中晚上10点到凌晨6点为最佳的休息时间。

吃好

在生活当中,饮食除了是支撑人们生存、丰富生活的元素,也是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女性朋友们要预防乳腺癌,吃什么好呢?比如多吃鱼、白菜、豆制品、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与浆果类水果等健康食物,以保持乳房肌肉的强健、饱满;避免饮酒,少喝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不乱吃保健品。

运动

规律的健康锻炼(一天45分钟到1小时的运动量)可有助于通过提高免疫力,尽量保持每周五天。美国国家癌症协会会刊上曾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表示运动可以使更年期前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60%。而且做运动还能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女性预防乳腺癌吃什么食物

1、番茄

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女性每天喝一杯番茄汁,可能有助于预防乳腺癌。一项研究发现,摄入番茄较多的女士,体内将分泌更多的能够抵御乳腺癌的激素。

2、酸奶

酸牛奶中含有高活性的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所生成的产物可以影响人体内的肝肠循环。而肝肠循环决定着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如果肝肠循环受到影响,就会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

3、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若妇女能经常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土豆、扁豆、南瓜、西红柿、大蒜、芦笋、芹菜、菠菜、蛋黄、羊肝、杏、柠檬、麦胚、植物油等,则可有效地预防乳腺癌。专家认为,妇女若能够坚持每天摄入适量的维生素A,半年后,其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会降低40%。

关于乳腺癌的传言

传言1、乳癌一旦发现,肿瘤必须被马上切除,否则就会很快扩散。

真相是:只有极少数病例是属于扩散极快的肿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通常来讲,乳癌比其他大部分癌症的发展速度都慢。通过检查发现的乳癌,癌细胞基本上已经在乳房中存在了3-15年的时间。

对你的意义:大部分情况下,花几个星期来考察一下你的其他选择,这绝对是有益无害,比如可否采取保乳的治疗,而非乳房全切术。你也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征得其他医生的意见,这样还可以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心理上的调适。

传言2、大多数罹患乳癌的女性都有家族病史。

真相是:只有大约15%-20%的乳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即便在这个比例中,也不一定都是基因的作用。有时共同的致病因素只是亲属之间类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和饮食习惯。

对你的意义:亲属中有人患乳癌并不意味着你必然有基因突变的危险,或是那个遗传基因一定会引发癌症,并在某一天发作。但了解你的家族病史,并勤做乳腺癌检查仍然很重要。

传言3、如果你没有任何致病的因素,就不会罹患乳癌。

真相是:诊断出乳癌的女性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已知的致病因素。但是,如果有如下情况,患乳癌的几率仍然较高:你家庭中有人患过乳癌;从未生育或30岁后生育;每天饮酒一次以上;月经开始的年龄较小或者绝经期较晚;绝经后体重超重或有久坐的习惯。

对你的意义:并没有绝对能够预防乳癌发生的途径,但你可以通过锻炼、控制体重和限制酒精摄入来降低风险。高风险人群应该每年都对乳房进行全面的检查。那些有极高危险因素的女性(具有家族病史,或是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有非典型细胞),应该考虑服用抗雌激素药物。

(责编:王春兰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