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是在近代化大工厂里经过严格杀菌和消毒生产出来的,所以是无菌的。调配牛奶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清洁。
从把干净的奶粉调稀,一直到喂进婴儿嘴里,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细菌和病毒混进去,这是母亲的义务。在痢疾和伤寒流行的地方,经常由于牛奶中混进了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而引起了小儿痢疾和伤寒。
究竟通过什么途径使牛奶中混进了细菌呢?最常见的就是母亲是带菌者。由于母亲手上有细菌,在调配牛奶时就把细菌带进去了。另外,就是苍蝇和蚜虫等昆虫爬上了忘记覆盖的奶粉上,或者钻进奶瓶里,或者爬到奶嘴上,从而把细菌带了进去。另外,作为抹布之一种的搌布挂在水池上面时,由于多少还沾有一点食物,所以在茶馆等处就可看到乱飞的苍蝇和蚜虫。苍蝇和蚜虫在那里沾染上细菌,然后飞到特地洗干净的牛奶瓶或胶皮奶嘴上就会使其带菌。
要想把调好的干净牛奶喂到婴儿嘴里必须堵死上述细菌混入的途径。母亲在调配奶粉前要用肥皂洗手。然后用干净毛由擦手(用旧的毛由只要干净并经过日晒也是清洁的,以手帕大小的毛巾为最好,每天要准备与调奶次数相同的毛巾数)。牛奶瓶和奶嘴要用开水烫,不要用搌布擦。
严格的开水消毒,就是把奶瓶、胶皮奶嘴、奶粉匙、夹子等放在蒸锅里,煮沸10分钟后把火关掉。待完全冷却后,首先取出夹子,然后用它把奶瓶夹出,接着取出奶粉匙用其将奶粉装入奶瓶里,放入指定温度的开水调配,最后把奶嘴夹出安在奶瓶上。
每次调配奶粉都消毒一下的话很麻烦,可以将六、七组奶瓶一起消毒,使用时每次取出1组。但是,这样做的母亲10个人中只会有1个。在开始第1周里大都是用蒸锅等来消毒。当婴儿奶奶(或姥姥)来了,说这样做太过分了时,母亲也就想简单点,于是把洗好的奶瓶用开水烫烫就算消毒了。这种办法如果不是在痢疾流行时期还是可以的。我不赞成用药品消毒。
奶瓶在用过之后要马上倒出剩余的牛奶,然后反复用清水刷干净,口朝下倒立着放好。胶皮奶嘴在用后也要马上洗净。吃剩下的牛奶如果长期留在里面,就容易繁殖细菌,而要清除掉已经繁殖起来的细菌则是相当费事的。
奶瓶要挑选口大的,这样容易用匙子往里面装奶粉。如果瓶口小,就要在锅里调配奶粉,这又增加了对锅进行消毒的负担。装完奶粉后要把匙子放在另一个干净的盒子里。
向已装好奶粉的奶瓶里慢慢倒入开水,同时摇动奶瓶,倒足水量。有的奶粉上写有要加白糖,但一般的“特制奶粉”都含有足够的糖,不加也无妨。
在出生后1个月内不要加谷粉,虽然有的奶粉瓶上写着可以加谷粉。由于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以内分解淀粉酶的活性很低。即使加了谷粉也不能吸收。也没有必要增加维生素。随着婴儿逐渐长大,要添加白糖、谷粉时,可以与奶粉一起装入奶瓶,然后加开水,一边用开水消毒,一边就冲开了。当开水量加够时,就盖上胶皮奶嘴,等凉到和体温相同时再喂孩子。
如要严格消毒,可用六、七只奶瓶把1天的奶量分别装好。放到冰箱里。每次取出1瓶热一下就可以喂婴儿了。
在医院的调乳室里,几个护士在调配牛奶时,可以使用更大型的工具(锅、搅拌器、调奶用的圆筒等),但要将全部用具放入蒸锅内煮沸10分钟以上。但在家庭里可尽量少用器具,以简便些为好,因为这样细菌混入的机会就少。而且由于简便,就是在深夜里也不那么麻烦。如果母亲深夜起来现去洗脸间洗手是非常麻烦的,可使用酒精棉球把手擦干净后自然干燥,这样就不特别麻烦了。否则,在疲劳的时候就会偷懒而犯错误。不管怎么说用母乳喂养的母亲只要撩开衣襟就可以喂奶,而调配牛奶每次都要花费30分钟以上的时间,这无论如何是比不上母乳喂养的。但是为了抚养和锻炼未来的婴儿而挤出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调乳和制作离乳食,这并不是浪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