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简述如下。
1、颅骨X线平片
主要表现占位附近骨质破坏,无骨质增生现象,可有中颅窝底骨质吸收,蝶鞍扩大,岩骨尖骨质吸收和内听道扩大等,也可有高颅压征象,8%~10%的病灶有钙化点,常见于脑内病灶。
2、CT扫描
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100%,但特异性小于50%。影像表现为富含血管的占位征象,脑外病灶平扫时呈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注射对比剂后病灶有轻度增强,周围无水肿。如病灶有出血,可看到高密度影像,脑内病变多显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高密度区,常有钙化斑,注射对比剂后轻度增强或不增强,CT骨窗像可以显示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的情况。
3、MRI扫描
MRI检查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方法,与病理符合率达80%~100%。在MRIT1和T2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中央呈网状混杂信号的核心(不同时期出血及其产物),周围为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着),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新近出血者,病灶周围脑组织可有水肿。
4、脑血管造影
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海绵状血管瘤为富含血管的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上不显影的原因可能为供血动脉太细或已有栓塞,病灶内血管太大,血流缓慢使造影剂被稀释。因此,晚期静脉相有密集的静脉池和局部病灶染色是此病的两大特征。
5、正电子放射扫描(PET)
PET是利用脑组织吸收放射性核素来做脑扫描成像,头颅CT或MRI可提供颅内解剖结构影像,而PET更提供代谢性信息,以此来鉴别脑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收程度很高,而海绵状血管瘤的吸收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