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患者易患上六种皮肤病

2017/1/22 10:25:07 举报/反馈

糖尿病患者易患上六种皮肤病

糖尿病并发症往往可通过皮肤病变反映出来的约占30%~80%,20多种。如能及时察觉这些扑朔迷离的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很有帮助的。据临床研究统计,正常人患糖尿病后,有50%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的皮肤病变。

1、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例如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

2、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糖尿病易患六种皮肤病 护理须避刺激

3、感觉异常

有1/10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

4、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5、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围的皮肤硬。

6、糖尿病性皮疹

这种皮肤改变,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糖尿病易患六种皮肤病 护理须避刺激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护理?

要预防糖尿病皮肤病,首先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血糖引起的全身性变化。其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外伤。虽然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可以弄伤皮肤,除了一些意外的创伤之外,还可能因为抓挠,或是皮肤疾病引发的伤口。

糖尿病皮肤病治疗时特别注意擦干指缝,不要撕甲周皮肤上的肉刺,以免造成损伤,继发真菌感染,积极采取糖尿病皮肤病治疗控制糖尿病。

饮食上,除了要注意低糖饮食外,还要避免辛辣刺激;生活上,建议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尤其是冬天不必天天洗澡,洗完后最好马上涂润肤霜。不要等到感觉皮肤干燥才来润肤,这已经晚了。经常润肤才能维护皮肤的完整性。

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还建议肥皂、沐浴露等尽量不用,如果真的改不了使用习惯,那可以两三天或三四天才用一次。此外,建议穿一些棉质的衣物,因为化纤的衣物容易产生摩擦、静电,也会形成一些外在环境的刺激。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性皮肤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性皮肤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男性多于女性,无临床症状。本病的特征为下肢远端伸侧皮肤多发性色素沉着。起初病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继之成为黑褐色的萎缩斑。

Q:预防糖尿病性皮肤病要注意哪些?

冬季,很多糖尿病人往往会发生皮肤瘙痒,尤其是在四肢和皮肤皱褶处,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和干燥的气候有关,也是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先兆。预防糖尿病性皮肤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每天清洁和检查皮肤是很重要的。糖尿病人要用性质温和的香皂或沐浴液洗澡,刮脸时,需注意清洁以免感染。对肥胖或血糖水平过高的糖尿病人来说,皮肤出现感染十分常见,此时要留意是否有新近出现的皮肤破损。因为高血糖会干扰和损害机体正常的防御系统,一旦出现感染就会迅速扩散和蔓延,引起高热、寒战和四肢无。

Q:糖尿病性皮肤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糖尿病性皮肤病会有以下的症状:皮肤出汗:如果糖尿病患者某个部位出汗太多,别仅仅认为是穿多了,还应留意是否发生了糖尿病性皮肤病。皮肤红肿:皮肤没有受伤,但四肢皮肤却出现比较多的无痛性红斑,发红、肿胀,这种情况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建议做四肢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皮肤起水疱:皮肤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起水疱,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而且壁薄、透明,这种情况说明糖尿病病情加重,患者这时候要注意联合用药。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