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注射胰岛素必须了解的8个问题

2017/1/20 9:57:25 举报/反馈

一、什么人需用胰岛素治疗?

1。需终身使用的病人:

①1型糖尿病患者;

②2型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患者(指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每日用到大剂量血糖还未达标者);

③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或有其他严重疾病。

2。需暂时使用的病人:

①糖尿病早期;

②患急症,处于应激状态,血糖难以控制(如:肺炎、心肌梗死、骨折);

③需紧急手术或尽快手术;

④需要短期用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如: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⑤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和哺乳期。

二、用胰岛素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早用:2型糖尿病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每日用到3片血糖未能达标者应当改用胰岛素治疗(以前每日用到6片未达标者方用胰岛素治疗,现在医学界认为太晚了)。

(2)少用:为了尽可能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在没有口服降糖药禁忌的情况下,用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双胍类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将血糖降到一定程度,再用胰岛素控制剩余的高血糖部分,其剂量可以减少。

(3)符合生理状态:正常人的生理状态是一天中胰岛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基础量,三餐后出现三次血糖高峰,必然也出现三次胰岛素的分泌高峰,用胰岛素的治疗应尽可能模拟这两种生理现象,所以大部分人每三餐前均需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晚餐前加用长效胰岛素)以提高夜间胰岛素基础水平,控制夜间及凌晨高血糖,有些人还需早餐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以提高白天胰岛素的基础水平。

三、如何使用短效胰岛素?

早餐前注射量最多:因要对抗上午升糖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高峰的作用和早餐后高血糖。

午餐前注射量最少: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到午餐前在体内剩余的较多,需补充的量少。

晚餐前注射量其次: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已代谢掉,午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少,晚餐前剩余的量也少,需补充的量比午餐前多。

四、如何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1)何为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用与胰岛素等量单位的鱼精蛋白锌吸附短效胰岛素成为缓释剂为中效胰岛素。用超量的鱼精蛋白锌吸附短效胰岛素成为缓释剂为长效胰岛素。

(2)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的剂量调节。

注:长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混合后,长效胰岛素中超量的鱼精蛋白锌吸附了一部分短效胰岛素形成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原来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的比例就改变了。而中效胰岛素中因无多余的鱼精蛋白锌,故与短效胰岛素混合后二者的比例不变。

五、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应注意什么?

预混胰岛素中含固定比例的短效胰岛素及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中含固定比例的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中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这种制剂只于早餐及晚餐前注射,这种制剂的比例和注射次数不能适用目前大部分中国患者,即便某些人提高了胰岛素的基础水平,早餐后,晚餐后的高血糖也得到了控制,午餐后的高血糖是否能控制呢?必须测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方可知道。如果午餐后血糖未能控制,可于午餐中口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午餐前半小时口服磺脲类药物,或午餐前口服格列奈类药物,如果还未能控制,停用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在午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也可以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预混胰岛素的由来:①欧美国家的糖尿病病人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比较好的情况下就开始用胰岛素治疗了,午餐后自己分泌的胰岛素足以控制餐后血糖;②欧美国家人的生活习惯为早餐、晚餐吃得多,午餐吃得少,午餐后的血糖不会太高。而中国糖尿病病人的现状是: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到衰竭的程度才勉强用胰岛素治疗,午餐后分泌不了多少胰岛素,即使午餐前加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或α-糖苷酶抑制剂也不会使午餐后血糖达标。②中国人吃饭的习惯是早餐量少(所谓“早点”),午餐量大(所谓“正餐”),晚餐量较大,午餐后的血糖会更高。所以预混胰岛素不能适用目前大部分中国糖尿病患者。医生不能无原则地迎合病人的心理:“每天少打几次胰岛素”,能否每天只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是由三餐前、三餐后的血糖以及夜间血糖是否都能控制达标而决定。

六、使用预混胰岛素应遵循何种顺序?

先分别于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及早餐前,晚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如果午餐前短效胰岛素用量很少,撤掉后午餐后血糖仍能控制满意,并且早餐前,晚餐前注射的自混胰岛素的比例符合某种预混胰岛素的比例,方能改用该比例的预混胰岛素。

七、为何1型糖尿病不适合用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事先混合成的,目的是为了注射方便,每天少打几针,而且混合的比例是固定的。注射时间是早餐前和晚餐前,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住院病人早餐(早7点)和晚餐(下午5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太短,晚餐至次晨早餐的间隔时间太长,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的中效的胰岛素能不能均匀地控制一天24小时的基础血糖。

即便在家早餐可以早一点儿吃(早6点半),晚餐可以晚点儿吃(晚6~7点),把两餐拉开距离,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的中效的胰岛素在体内药物浓度均匀,但是短效胰岛素只有早餐前和晚餐前才能注射,午餐前没有注射短效胰岛素,午餐后的高血糖由谁来控制?只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不用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是不能降低午餐后血糖的。

而且预混胰岛素短效和中效的固定比例未必适合1型糖尿病患者。故1型糖尿病不适合用预混胰岛素!同样,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制剂也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

八、胰岛素治疗需注意哪些问题?

(1)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于餐前注射,餐后必须要加餐,如果每天注射3次,主食必须吃6次,即3顿主餐,3次加餐(每顿主餐后1.5~2小时加餐相当于25克粮食的食物)。正常人胰岛素是分泌到血管中,4分钟就代谢掉了,分泌胰岛的量与血糖的高低可以完全同步,而外源胰岛素是注射在皮下,皮下组织的血管较少,注射的胰岛素吸收速度慢,作用消失也慢,当餐后血糖下降后,皮下未吸收的胰岛素作用还很强,餐后血糖会继续下降,易造成低血糖,加餐的目的是为了使餐后2小时左右过低的血糖有所回升,避免餐后低血糖。

为什么有些人在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后不加餐也没出现过低血糖呢?是与他们餐后血糖控制的水平有关,当血糖尚未控制或控制到较好水平时(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0.0mmol/L),即使餐后血糖继续下降,也不会到低血糖的地步。当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最好水平时(4.4~7.8mmol/L)餐后血糖继续下降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所谓“加餐”不是额外增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食物,而是将主餐减少一点儿在餐后1.5~2小时吃,一天主食的总量不变。

(2)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易沉淀,使用前要把药摇匀。摇药的手法要轻柔,如在掌心水平搓着旋转,轻轻地、缓慢地上下颠倒药瓶或笔式注射器。千万不要快速、猛烈地摇动药液,否则易使吸咐在鱼精蛋白锌上的短效胰岛素解离。

(3)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每次要更换、轮流使用,总扎一个部位会造成皮下组织萎缩,药物吸收不良。

(4)运动前注射的部位应是血液循环慢的部位,以防因胰岛素吸收太快引起低血糖。

静止时:

血循环快的部位:腹部(脐周直径10cm内禁止注射);

血循环慢的部位:上、下肢、臀部。

运动时:

血循环快的部位:上、下肢,臀部;

血循环慢的部位:腹部(脐周直径10cm内禁止注射)。

(5)饭熟后方可注射胰岛素,到规定时间后再吃饭,如果饭没熟注射了胰岛素不能按时进餐会发生低血糖。

(6)出门、上班要随身携带:胰岛素及注射器、监测记录本、血糖仪、血糖试纸、加餐食品、低血糖自救食品、求助卡。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它。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胰岛素的注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皮下组织是吸收胰岛素的最佳部位。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加大血糖的波动,增加注射时疼痛感。  (2)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确保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8毫米的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应避免用所有的手指一把抓,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3)选择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  (4)轮换注射部位: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在皮下硬结上注射胰岛素会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所以平时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即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的重复应间隔1个月以上。  (5)避免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因为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而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组织释放局部生长因子,这种局部生长因子和胰岛素一起促使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此外,重复使用的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还会引起注射疼痛、针头堵塞、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及影响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重复使用的针头的针尖部位呈弯钩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30℃或2℃)及剧烈晃动。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匹配。

Q: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它。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胰岛素的注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皮下组织是吸收胰岛素的最佳部位。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加大血糖的波动,增加注射时疼痛感。  (2)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确保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8毫米的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应避免用所有的手指一把抓,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3)选择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  (4)轮换注射部位: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在皮下硬结上注射胰岛素会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所以平时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即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的重复应间隔1个月以上。  (5)避免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因为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而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组织释放局部生长因子,这种局部生长因子和胰岛素一起促使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此外,重复使用的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还会引起注射疼痛、针头堵塞、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及影响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重复使用的针头的针尖部位呈弯钩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30℃或2℃)及剧烈晃动。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匹配。

Q:胰岛素有什么分类?

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可分为两类:一类起中效或长效作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另一类起短效或速效作用,以控制餐后血糖。然而,以中效胰岛素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尚有不足。中效胰岛素注射后6~8小时,会出现作用高峰。中效胰岛素,一般需在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晚餐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在夜间2~3点时,正处于作用高峰。这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夜间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更久、更平稳:改变中效胰岛素结构而制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可弥补中效胰岛素作用的诸多不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可长达24小时,而且其作用平稳,没有峰值。在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短、速效:本身结构复杂,注射后容易自动地形成六聚体。只有六聚体解聚,变成单体后,胰岛素才能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因此,短效胰岛素注射后,需半小时才能起效。这意味着,病人必须在注射胰岛素30分钟之后,才可进食。另外,短效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是注射后的2~4小时。而人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餐后血糖即增至最高。也就是说,在胰岛素开始起效不久,尚未达到作用高峰时,因进餐而形成的血糖高峰就已经出现了。此时,胰岛素无法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再则,胰岛素注射后的2~4小时,病人多已饥肠辘辘,此时却正是短效胰岛素起效的高峰时间,这极易导致病人出现低血糖现象。 那么,有没有一种胰岛素,可解决短效胰岛素的“缺陷”呢?有,它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又称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它是将短效胰岛素的某些侧链结构作微小改动后而形成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不容易形成六聚体,注射至体内后,直接以单体状态呈现,很快就能进入毛细血管,并进入循环。因此,这种胰岛素注射后5~15分钟就可起效,可在餐前即刻注射。注射后,也无须等待一段时间再进餐。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30分钟至1个半小时内,可达到作用高峰。这样,胰岛素的作用高峰和进餐后血糖升高的高峰达到同步。而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最大作用时间为1~3小时。当病人进入空腹状态时,胰岛素的作用也已基本接近尾声。因此,选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发生空腹低血糖的机会更少。 胰岛素界又有了新成员——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它们如同胰岛素中的配方奶粉,每天注射2次,就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预混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的短效胰岛素和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其中,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在体内缓慢释放,起相当于基础胰岛素的作用;未与鱼精蛋白结合的游离短效胰岛素,作用类似于单纯的短效胰岛素,可控制餐后血糖。与预混胰岛素相似,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也能起到控制餐后血糖、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双重作用。不同的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将预混胰岛素中所含的短效胰岛素,“升级”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因此,其起效更快,餐前注射,即可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