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婴儿期依恋情绪的发展

2016/12/27 13:21:24

一、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宝宝刚出生的头一个月里,由于刚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消极的情绪比较多;2个月以后,积极的情绪逐渐增加,当吃饱而又温暖的时候,可以看到比较活泼的、微笑的表情。特别对妈妈或亲近的人,常有一种特有的表情;5、6个月后,宝宝对颜色鲜艳丽或发声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状态,经常跟宝宝交往,并且给他以适当的玩具,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宝宝没有活动的自由,没有适当的玩具,也不跟成人交往,即使充分满足了他的生理需要,也不会有良好的情绪,会出现表情呆滞或爱哭等情况,这对宝宝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婴儿期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

依恋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

前依恋期:宝宝对所有的人都做出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对特殊的人没有特别的反应。刚出生时,他们用哭声唤起别人的注意,似乎他们懂得,成人绝不会对他们的哭置之不理,肯定会同他们进行接触。随后,他们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成人没什么选择性,所以此阶段又叫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依恋建立期。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这时的宝宝仍然能够接受比较陌生的人的注意和关照,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婴儿对母亲和父亲的依恋

对婴儿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母亲。母亲是否能够敏锐地和适当地对宝宝的行为作出反应,母亲是否能积极地同她的小宝宝接触,是否在孩子哭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安慰,是否能在拥抱她的小宝宝时更小心体贴,是否能正确认识小宝宝的能力及软弱性等等,都直接影响着这种母子依恋的形成。

婴儿对母亲和父亲的依恋几乎是同等程度的,尽管通常是母亲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但母亲和父亲在同宝宝的关系上有一些区别,父亲通常更充满活力和体力,母亲则更安静而且语言更多一些。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孩子的情感需要及安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自闭症婴儿时期的表现

患者您好,自闭症婴儿期表现为与父母和他人缺乏目光交流,也缺乏面部表情。当父母抱他起来时,患儿往往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者当婴儿被抱起时,表现出身体的僵硬或者全身松软。当父母离开时,没有明显的依恋,例如哭泣。或者再看的父母时,面部表情没有明显的愉悦表示。祝健康。

Q:母子依恋关系一般持续到几岁?

母子依恋,简单的说就是母子情感,可以理解为婴儿和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母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是婴儿感情社会化最初的表现。这也是动物本能激发,更是人类高级心理的良性基础。那么,母子依恋关系一般持续到几岁呢? 根据依恋曲线的观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次依恋期,和三次叛逆期,且这六段时间是交替进行的。0-2岁第一依恋期,2-3岁第一叛逆期,3-6岁第二依恋期,6-8岁第二叛逆期,8-10岁第三依恋期,10岁-青春期结束,第三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会有相似的表现,不同的依恋期会有不同的依恋。下面不妨谈谈0-2岁依恋期的具体表现: 一、0-2岁为母婴的生理依恋。 0-2岁这段时间,儿童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通过母乳喂养、亲密接触、亲子互动,很好的满足了儿童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在这一阶段又有以下不同情况: 1、婴儿出生到3个月——婴儿对人的反映不加区分,对所有人的印象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的人的接触,如抱他、对他说话,都能引起他产生高兴、兴奋的情绪,都能使他感到愉快、满足。此时的婴儿还未对任何人(包括母亲)产生偏爱。 2、婴儿3个月到6个月——婴儿对人的反映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对母亲和其他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感情是不同的。这时的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面前,这些反应则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就更少。 3、6个月到2岁——情感联结。从6-7个月开始,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她在一起时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则哭喊,不让离开,别人很难替代母亲使婴儿高兴。当母亲回来时,婴儿则会马上显得十分高兴。同时,只要母亲在身边,婴儿就能安心玩耍、探索周围环境等。这一切表明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4、2岁以后——伙伴关系。2岁后,孩子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该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她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与母亲空间上的临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比如,当母亲需要做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时间时,婴儿能理解这种情况,而不是大声哭闹,他可以自己较快乐的在那儿玩或通过言语、目光与母亲交谈,相信一会儿母亲肯定会回来。 二、母亲是这个阶段的教育权威。与叛逆期相比,依恋期是更好的教育时期,因为个时,儿童有求于家长,家长恰好将其作为教育的契机。母亲在这个阶段是教育的权威角色,父亲则扮演教育口令的解读者、示范者与亲子关系的协调者。教育具有一致性,就是说这个时期,母亲是唯一的口令发布者,而父亲和家庭成员可以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但母亲是孩子面前口令的发布者,不可在孩子面前与母亲唱反调。如果有了教育分歧,可以在私下交流与探讨。 三、通过亲子互动开展早期训练。可以在家庭中进行早教,母亲是孩子第一任早教教师。0-2岁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期。 最后说一下,一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是需要母子依恋做基础的,且是伴随一生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依恋绝不是依赖。

Q:宝宝不爱哭??

依据前面信息判断不构成自闭症,不用太担心。以下信息为婴儿依恋相关资料,供参考。  婴儿依恋是指婴儿于早期抚养者建立起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发展情况,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  根据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等的研究,可以把婴儿的依恋划分为四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出现社会性微笑,对所有的人反映相同。
  2、有产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6个月),在陌生人面前的反映少于在亲人面前反映的频率。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出现陌生人焦虑,特别喜欢和母亲在一起。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能够考虑母亲的需要,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安斯沃思根据陌生情景发的研究,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
  1、安全型依恋,占65-70%左右,此种类型婴儿,当妈妈离开时,会有些许不安,当妈妈回到身边时,会感觉很开心。
  2、回避型依恋,占20%左右,当妈妈离开时,此类型婴儿没有什么反映,当妈妈返回时,也无反映。
  3、反抗型依恋,占10-15%左右,当妈妈离开时,此类型婴儿会竭斯底里的反抗,当妈妈回来时,则出现矛盾心情(即想亲近妈妈,又生妈妈的气)。
  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母亲的抚养方式,婴儿的依恋类型也可能会出现变化。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