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肝郁气滞、寒湿凝滞、冲任损伤等都是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呢?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
痛经:为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不孕与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盆腔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捡拾或导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的正常进行而造成不孕。
但亦有人认为长期不孕,月经无闭止时期,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的机会;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
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大便坠胀: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膀胱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黏膜时,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治疗 苏院长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很多,治疗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考虑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病情严重程度、症状及病灶范围,加以全面考虑。
中医如何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1)肝郁气滞:精神抑郁、心情沉闷、多愁善虑、情志不畅;肝主疏泄,肝气郁结,肝之功能失常,肝郁则气滞,气滞致血瘀而发痛经、癥瘕;气血不和而致月经失调、不孕等。情志因素能影响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变化而致神经内分泌改变,如果腹腔液中孕激素水平下降,不能抑制有活性的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易种植于盆腔而发生内异症。临床主证:下腹胀痛经行痛剧、痛引腰骶、痛甚昏厥、腹痛拒按,性交疼痛,胸胁作胀、乳房胀痛,经行淋漓、经色紫黯,夹有血块,婚后不孕,舌苔薄质紫、边尖有瘀点,脉弦。
治则:理气活血、散结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枳壳、柴胡、桃仁、红花、牛膝、香附等。若经行不畅加益母草、失笑散;阴部坠胀加川楝子、柴胡;经行发热加红藤、大黄;乳房胀痛加橘叶、橘核;经行淋漓加蒲黄、炒地榆。
(2)寒湿凝滞:经行、分娩或产后受寒,或久卧湿地,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胞脉,血行不畅则痛经或瘕瘕;素体虚弱,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振,冲任之脉失于温煦,血失固摄,血不循经而致月经不调或癥瘕。
目前研究发现,脏腑功能低下,易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调节失控,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参与,促进异位内膜进一步生长和增殖而发生内异症。
临床主证:经常下腹冷痛、隐痛、得热则舒、经行腹痛加剧,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头昏头痛,白带较多,月经不调,大便溏薄,婚后不孕,舌边紫黯、苔薄白,脉细紧。治则: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桂枝、人参、生姜、丹皮、甘草等。若下腹冷痛加艾叶、紫石英;小腹下坠加黄芪、升麻;大便溏薄加炒扁豆、肉豆蔻;带下增多加芡实、鸡冠花。
(3)肾虚瘀阻:房事不节或产育过多伤及肾气,致冲任损伤;因肾藏精,肾亏则精少,胞脉失于濡养,冲任气血不足,使气血运行不畅,滞而瘀阻。肾亏冲任损伤者易致免疫功能异常而发生内异症;肾亏瘀阻者易导致内分泌紊乱,排卵障碍,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内异症属肾亏瘀阻型致不孕患者中79%是LUFS者。
临床主证:经常腰酸,头晕耳鸣,经行腹痛、痛引腰骶,肛门坠胀,平时少腹隐痛或不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量多、经色黯红,眼眶发黑,神疲乏力,孕后流产,继发不孕,舌苔薄质黯,脉细。治则:活血化瘀、补肾调经。方药:内异消(经验方)加减,药用:三棱、莪术、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穿山甲、水蛭等。若月经量多加阿胶、岗稔根;头晕耳鸣加女贞子、墨旱莲;继发不孕加仙茅、胡芦巴;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
(4)瘀热内阻:素为内热之体,或经行、产后复感热邪,或情志过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或瘀血曰久滞而化热,邪热阻内伤及冲任,气血不畅致内异症。
临床主证:下腹疼痛、腹部有灼热感,常有低热或经行发热,大便干结,口渴或口干不欲饮,月经提前、经色红夹血块,带下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药用:黄连、生地黄、丹皮、桃仁、红花、丹参、香附、莪术、延胡索等。若伴低热加地骨皮、青蒿;心烦易怒加郁金、川楝子;月经先期加黄芩、黄柏;湿热重加土茯苓、萆薜;月经过多加炒槐花、陈棕炭。
(5)痰热互结:瘀阻可因气滞而引起,如果肝气失调、肝旺克脾,脾虚易致痰湿内生,痰湿内阻,影响肾之气化,使水湿停聚,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互结而致内异症。
临床主证:月经量多或少,经期延长,肛门坠胀,性交疼痛,腰尻酸痛、经行加剧,胸闷不舒,喉中痰结,形体肥胖,嗜睡乏力,平时带多,婚后不孕,舌黯、舌尖有瘀点,苔白腻或厚腻,脉细濡。治则:软坚化痰、活血止痛。
方药:血竭散(《增效产乳备要》)加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
药用:血竭、没药、丹参、赤芍、山慈姑、薏苡仁、竹茹、象贝母等。若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胸闷不舒加全瓜蒌、枳壳;痰湿重加苍术、石菖蒲;瘀阻重加蛰虫、夏枯草;有包块者加水蛭、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