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都知道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而去世,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并且该病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目前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2009年《柳叶刀》上一篇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近年来,全球的科学家们通过了大量的研究来阐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同时他们还下大力气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疗法,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近年来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解读抑郁症。
【1】Nature:科学家首次发现抑郁症相关基因
doi:10.1038/nature14659
2014年2月,当牛津大学遗传学家Jonathan Flint第一次发现某些基因序列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时,他非常吃惊。因为进行这种尝试的研究都相继失败,其中有研究从9000人重度抑郁症筛选敏感基因,也有对17000人进行随访分析的研究。而他自己项目的研究规模只有5303人。该项目中国合作单位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
但是Flint小组成功获得了结果。本周他们发表两篇论文报道其中2个重度抑郁症的基因标志。重度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一发现将给寻找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也能开发更准确的诊断抑郁症的重要工具。虽然这些好处目前还不好确定,但能确定的是,该研究给抑郁症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作为将来大规模采集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数据提供了重要依据。
【2】PNAS:饱受抑郁症折磨?科学家已发现快速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
doi: 10.1073/pnas.1601532113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的新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抑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目前全世界有大约三亿五千万人受到抑郁折磨。之前一些研究发现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可能是抑郁症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许多炎症性以及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都作用于环氧化物水解酶。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一种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并针对该抑制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环氧化物水解酶在慢性应激小鼠的关键脑部区域表达更高,他们还在死亡之前患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以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脑部样本中发现环氧化物水解酶的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人。
【3】Nature neuro:科学家发现抑郁症靶向治疗新靶点
doi:10.1038/nn.4066
近日,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脑细胞中增加一种信号分子的水平可以改变大脑对外界应激的应答情况,这一发现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向目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严重应激或慢性应激可以触发或加速重度抑郁症的发生,目前每年全世界有大约1亿2千万人受到抑郁影响,而在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中还有20%~40%的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这表明还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治疗抑郁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中cAMP水平上升对于应激诱导的小鼠行为具有一个很好的改善作用。之前有研究发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其cAMP信号途径常发生损伤,而一些慢性的抗抑郁治疗方法也常常通过开启这套信号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4】科学家“以毒攻毒”治抑郁症
通常人们治病都是找出根源后设法消灭它,但美国一项治疗抑郁症的新研究则反其道而行,通过加强抑郁症的致病机制来达到治疗效果。这种类似“以毒攻毒”的策略开辟了治疗抑郁症的一条全新途径。
该项研究负责人、纽约伊坎医学院助理教授韩明虎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研究发现,大脑受到不良刺激后未患抑郁症的小鼠,其大脑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努力避免有害变化,而是经历了有害变化,并利用它们建立了新的健康平衡。该研究1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发现,阳离子通道电流增加是一种不好的病理变化,罹患抑郁症小鼠体内阳离子通道的电流增加,导致鼠脑多巴胺神经元放电增加。然而,研究人员注意到,健康小鼠在受到刺激后,体内阳离子通道电流增加幅度是抑郁症小鼠的3倍,鼠脑多巴胺神经元放电却没有增加。
韩明虎解释说,阳离子通道电流增加虽然不好,但同时也激活了钾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电流增加是一种好的变化。他们研究发现,被刺激后没有患抑郁症的小鼠正是通过保持两者的平衡才使多巴胺神经元放电水平维持正常。
【5】Nature等:首个人类临床试验发现神奇蘑菇致幻剂或可有效治疗抑郁症
doi:10.1038/nature.2016.19919
近日,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首个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一种来源于“神奇蘑菇”( Magic mushrooms )的致幻药物或可用于治疗抑郁症;裸盖菇素是这种神奇蘑菇中的一种活性成分,研究人员给12名个体服用裸盖菇素,这些研究对象在临床上均患有抑郁症,平均患病时间为17.8年,所有患者均对标准疗法没有反应,比如选择性的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或者电休克治疗。
当接收口服剂量的裸盖菇素后,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三个月后5名患者的症状完全得到了缓解;发表于The Lancet Psychiatry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神经药理学家Robin Carhart-Harris表示,这或许是当前的#!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疗法了。当前SSRIs疗法对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仅为20%。
【6】Nat Neurosci:抑郁症病因新认识
doi:10.1038/nn.3355
研究人员并没有将焦点放在大脑内血清素等激素样化合物的水平上,而是发现抑郁症中细胞之间兴奋性信号的传播变得异常。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Scott M。 Thompson博士。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在2005-2008年间,在美国10人中就有一人接受抑郁症治疗,女性抑郁的人数比男性可能要多出两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例如百忧解(Prozac)、左洛夏(Zoloft)和西酞普兰(Celexa),都是通过阻止脑细胞吸收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导致其在大脑中的浓度增加来发挥作用。不幸的是,这些药物只对一半的患者有效。由于血清素增高使得某些抑郁症患者感觉好一些,因此过去50年来人们都认为抑郁症的原因一定是由于血清素水平不足所致。马里兰大学的新研究向这一长期以来的解释提出了挑战。
马里兰大学医学事物副主管、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院长及教授E。 Albert Reece博士说:“Thompson博士的创新性研究有可能改变精神病医学领域,并改变我们认识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方式。在马里兰大学,我们在为这一前沿科学类型而努力,希望能在实验室获得可以影响临床医学实践的研究发现。”
【7】在大脑中关闭抑郁症
过去的研究显示,当小鼠体内阳离子通道的电流增加时,其脑中腹侧被盖区 (VTA) 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变得过度活跃,并转而使这些小鼠变得抑郁。然而,Allyson Friedman及其同事现在发现,增加这些离子通道的电流甚至会进一步导致一种令人惊讶的效应:它会完全消除小鼠的抑郁症。
据研究人员说,这一意外的发现可能最终会带来可促进人类从抑郁状态中自然恢复的新疗法。Friedman及她的团队对小鼠的抑郁症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证实,在易感(即抑郁)小鼠中,阳离子通道电流增加,而其VTA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过度活跃。但是,尽管有回复能力(非抑郁的)小鼠的VTA多巴胺神经元是正常的,但它们的离子通道电流比它们对等的易感小鼠及对照小鼠中的离子通道的电流增加得更多。当研究人员用实验药物手段进一步增加易感小鼠中阳离子通道的电流时,他们发现,这些小鼠在几天的时间之内就摆脱了抑郁症。
【8】Nature:揭示神秘的抗抑郁症药靶
百忧解(Prozac又称氟西汀,fluoxetine)及其类似药,在美国是抗抑郁症#!常用的处方药。但科学家还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现在困惑的一部分:几个广泛使用的抗抑郁症药物靶点的蛋白结构,已经解决了。
4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篇发现,可以使人们开发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抑郁症药物。这可能有点来得晚了,很多制药公司已经放弃的抑郁症治疗的药物搜寻。
百忧解和它的类似药被称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1972年首次被发现。它们能解决抑郁症的一个特性:低水平的5 -羟色胺分子水平。5 -羟色胺是神经元用于对另一个神经元的信号作用。通过阻止一个叫做5 -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蛋白吸收羟色胺回到神经元释放它,这个药物可以促进细胞连接间5 -羟色胺的水平。
【9】应用基因疗法治疗抑郁症将成为可能
doi:10.1038/mp.2016.99
最近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大脑中找到了一个可能导致抑郁的蛋白,他们利用基因疗法对这个新靶点进行了干预,发现小鼠的抑郁症行为得到了改善。该研究将促进抑郁症新治疗方法的开发。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叫做HCN的通道蛋白减少会抑制小鼠的抑郁症类似行为。如果该结果可以复制到人类,将为几百万对现有治疗方法无应答的抑郁症患者提供新疗法。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
目前绝大多数抗抑郁症药物都会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影响病人心情和情绪,但是事实上这些药物对许多病人并不有效,这表明还有其他导致抑郁症的机制并没有被发现,而这些未发现机制将有可能为新治疗方法开发提供靶点。
【10】什么?机器人已经能通过面部表情识别抑郁症了?!
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著述《人类与动物的感情表达》中指出,在所有的身体部位中,脸部#!受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做出表情和发出声音的主要部位。
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许多证据证明一些面部表情是与生俱来的,不过还有许多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需要考虑。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西方人特有的面部表情与六种主要情感相关联(快乐、悲伤、惊讶、恐惧、厌恶和愤怒),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眼神交流。
如今,机器学习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解释面部细微变化的全新方式。一个名为MultiSense的新系统能够实时追踪人们的头部位置、眼神方向以及身体的移动倾向。这些细节能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例如,观察某人的鼻子和眉毛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真心的微笑和伪装的微笑。“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所看到的他人的表情不过是一层出于礼貌而戴上的面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路易-菲利普·莫伦西说:
“有些人微笑是为了回应别人的微笑,所以微笑会因为情感状态和社会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