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对放疗很敏感。急性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肺炎或肺病;远期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根据受累肺部的体积大小,两种情况均有可能有多种影像学表现,并可能出现多种症状或并发症。肺纤维化往往由肺炎发展而来,但也有可能之前不发生肺炎,或肺炎后不发生肺纤维化的情况。轻度肺炎可以得到完全治愈。
放疗肺毒性病理学特征
放射性肺炎类似于间质性肺炎。可观察到急性炎性反应、肺泡成分及血管性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肺泡壁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能产生表面活性因子,且是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干细胞。放射线使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数量减少,且抑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细胞数量减少,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膜屏障功能丧失。血管内皮细胞变成空泡状,内皮间隙形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的渗出物就增加。在肺泡及肺泡间质中发现炎性细胞,其中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
随着急性反应逐渐消失,血管周围纤维化变得明显,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胶原沉积于肺泡壁及肺泡间隔中。肺纤维化的过程并未完全清楚,但TGF-B及其他细胞因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放疗肺毒性症状及治疗处理
放疗后4周到6个月,易发生肺炎。主要表现为干咳,严重病例会出现气短及低热。白细胞总数是正常的,一氧化碳(CO)扩散能力降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能明确诊断,且有助于与感染性肺炎、恶性肿瘤、肺栓塞相鉴别。严重的肺炎会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炎的处理只是对症治疗。甾体类药物能减轻肺炎及其症状,但不能阻碍其转变为肺纤维化。轻至中度临床症状明显的肺炎应用泼尼松治疗,具体方法是:从起始剂量(50~60 mg/d)开始,1周后减至30 mg/d,2周后减至12 mg/d,根据临床过程,4~6周后逐渐减量。不能过早终止治疗,否则会出现反弹的可能。如有二重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有争议的。对有可能出现二重感染的患者(如有阻塞性肺癌的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未进行支气管灌洗,要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选择使用抗生素(如氨基青霉素及p一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舒他西林])或喹诺酮类对抗肺炎链球菌(莫西沙星)。因为肺癌往往与COPD有关,如果经过上述治疗,症状无缓解,就应该进行支气管灌洗。
严重肺炎的治疗包括吸氧、预防心力衰竭和辅助呼吸。
肺纤维化形成于放疗后半年至1年内。其形成过程是持续进行性的,不能逆转。根据受累肺纤维化容积大小及放疗前肺功能情况,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放疗肺毒性的预防
一些研究表明:氨磷汀(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减轻联合放化疗后产生的肺炎。氨磷汀因其药物毒性且缺乏其对肿瘤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在临床中并未常规使用。另外,中药也是常用的放化疗拮抗剂,如高浓缩灵芝制剂等可作为放疗辅助用药,灵芝的扶正固本,排毒解毒作用能减轻放疗导致的肺毒性。
放射治疗(放疗)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放射治疗相关毒... 详情>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放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及消化... 详情>
放射治疗是肿瘤三大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难以手术部位的头颈部肿瘤... 详情>
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防止复发转移的治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