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 顺时养生利于健康

家庭医生在线 05月10日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亦即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可知,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阴阳中之阳者是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春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春夏之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活动量相对增大,腠理开泄,汗液增多,特别是夏季,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阳气宣发太过,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所以古代医学在天人相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如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要,而培养之",马元台《素问注证发微》"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等等。

再者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

所以春夏养阳,才能推动秋冬的阴的生长。由此可见春夏养阳是非常重要的。

(责编:苏佩芬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