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注射胰岛素位置不能重复

家庭医生在线 2016/3/23 8:34:26 举报/反馈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为止,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已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必须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剂量等的方法。许多糖友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总是选择同一个地方打,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糖友应该在哪些位置注射胰岛素?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侧、腹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部,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吸收,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的不舒适感觉也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身体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是在腹部,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比较厚,可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另外,患者捏起腹部皮肤也是个较为容易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距肚脐3~5厘米的两侧一个手掌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另外,大腿外上侧注射时,要注意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层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导致吸收率降低,所以要经常进行皮肤轮换,采用对称部位轮换的方法注射。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专家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该从上次注射点移开约至少2cm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

胰岛素的认识误区介绍

糖尿病患者常纠结于“用还是不用”“用了会不会成瘾”的问题。其实,胰岛素是一种生理性激素,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需要胰岛素,是因为体内缺乏。因此,可以通过补充胰岛素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有的患者当血糖控制平稳后,仍可换回口服药治疗。由此可见,胰岛素治疗完全是生理需求,绝对不会成瘾。

也有的患者认为打了胰岛素就说明糖尿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对于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判断,需要结合患病时间长短、长期血糖控制的情况、并发症的多少和程度、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合并疾病以及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而是否打胰岛素则主要根据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程度、口服药物能否有效降低血糖、是否存在急性并发症等来决定。

还有的患者因为惧怕注射疼痛或者不方便,拒绝胰岛素治疗。相比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确实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方便,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随时随地就餐。而且以前打胰岛素都是用一般注射器,针头比较粗,也很长,打针时很疼。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胰岛素剂型越来越多,已经明显减少了打针的不方便。同时胰岛素类似物研制成功,有的胰岛素类似物可以打完针马上吃饭,饭前忘记打针可以在饭中打针或者吃完饭马上补打。而打针引起的疼痛,也已经基本克服,现在打针都有专门的胰岛素笔,针头都是高科技生产的特殊针头,注射时不会引起疼痛。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因为这些原因而逃避胰岛素治疗,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和上面这些患者正好相反,在口服药的说明书上写着有很多不良反应,如“会损伤肝脏和肾脏”,有的药物“会过敏”,而胰岛素没有这些不良反应,因此坚决要求医生给自己打胰岛素。是否需要打胰岛素,何时打胰岛素最合适,这些都需要专科医生分析病情,平衡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后做出选择。

那么,是不是只要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随便吃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打胰岛素的患者提出“三大纪律”,希望能严格遵守。

打胰岛素的患者需知三个原则

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后不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摄入热量过多而消耗不够,会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体重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加重,打的胰岛素量越来越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打越胖,越打越多”,血糖越来越差。

坚持自我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次就诊时把这些血糖数值告诉医生,以便于医生有依据地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好地控制血糖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警惕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致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糖尿病患者要知道什么是低血糖反应如虚弱、多汗、心悸、视力模糊等,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喝糖水或者进食碳水化物类食品。

(责编:潘玮璐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胰岛素注射液的分类怎样的?

胰岛素的种类繁多,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牛胰岛素、猪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自牛或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与人胰岛素不完全相同。

Q:请问短效胰岛素用错长效胰岛素注射会怎样?

您好,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短,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长,如果把短效的用成长效的可以不再用短效的,长效的一般作用12小时,等12小时后再用短效的就可以。

Q: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它。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胰岛素的注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皮下组织是吸收胰岛素的最佳部位。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加大血糖的波动,增加注射时疼痛感。  (2)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确保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8毫米的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应避免用所有的手指一把抓,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3)选择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  (4)轮换注射部位: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在皮下硬结上注射胰岛素会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所以平时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即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的重复应间隔1个月以上。  (5)避免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因为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而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组织释放局部生长因子,这种局部生长因子和胰岛素一起促使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此外,重复使用的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还会引起注射疼痛、针头堵塞、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及影响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重复使用的针头的针尖部位呈弯钩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30℃或2℃)及剧烈晃动。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匹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