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痛经?对于一些女性朋友来说,每个月的例假会显得有点恐怖,因为痛经的来袭,让这些女性朋友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对此,中医有哪些治疗痛经的方法呢?
中医辩证解说女性痛经
一、气滞血瘀型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刺痛或绞痛,拒按难忍,上连两肋,经血夹肉膜样块状物,一经排出则疼痛减轻,经量或多或少,伴有心烦急躁、乳房作胀等症。
二、阳虚内寒型
常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等。
三、寒湿凝滞型
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但按之则痛甚,喜食温饮,肢体困重,平素白带清稀量多等。
四、湿热下注型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灼痛刺痛,拒按坠胀,色红质稠有块,经期提前,伴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结,带下量多色黄等。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一、食疗偏方
1、益母草糖水
材料:益母草15克,红枣10颗,生姜3片,红糖15克
做法:上述材料加清水2碗,煎至水剩八成,然后加红糖溶化。
用法:趁温热时服用,每天1吃,连服3天。
2、透热疗法
材料:粗盐120克,晚蚕沙60克,川花椒60克(剔除钩刺)
做法: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炒到微微有点焦,闻到香味时,用绢布兜成一包,用绳子把袋口扎紧。
用法:当药包温度差不多在45℃时,用手拿药包,放在腹痛的地方,直到皮肤发热潮红、药包冷却为止。能治疗各种痛症、寒症,对痛经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提示:药包可以重复使用2次,但是需要重新加热,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二、按摩穴位
以食指指腹点按合谷(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各点按1分钟,有酸、麻、重、胀感时效果较好。也可在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五寸胫骨后缘处)周围扪按,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1分钟,疼痛会很快缓解或消失。按压后局部可产生酸胀痛感,或向会阴及小腹部放射。点穴法可于经前数日及月经期间进行,每日1-2次。
三、熨脐法治疗痛经
用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元胡各15克,共研极细末,用黄酒适量,炒热,纳入纱布袋中,在温度适宜时,置脐部或小腹部,不停地熨敷。药冷却后,可再炒热熨敷,直至痛经消失为止。适宜于寒湿凝滞的经行腹痛,症见腹痛喜按喜暖、经水色暗、四肢不温等使用。
四、热敷
暖暖包:可将暖暖包隔著一层衣物,放在腰部或下腹部疼痛部位上,对舒缓疼痛非常有效,也可在反胃时放在胃部,双脚无力时放在袜子上。
热毛巾:将热毛巾轻轻敷在感觉疼痛的部位,藉由血液循环的加速来舒缓疼痛。
女性朋友如何预防痛经
中医认为,产生痛经的原因多为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和感受外界的六淫之邪。
食物调理减少诱发因素。莫贪凉:肠胃功能不好或体质虚寒的女性,经前和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凉拌菜、螃蟹、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绿豆、黄瓜、荸荠等,以免痛经加重。
少食酸:酸性食物有固涩收敛的作用,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患者应避免在经期食用酸性食物,包括米醋、泡菜、石榴、青梅、芒果、杏、李子、柠檬等。
忌吃辣:部分因盆腔炎而导致痛经的患者,为燥热或湿热型体质,往往月经量多或伴有经期延长,吃辛辣温热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加重盆腔充血和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使痛经加重。所以忌食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榴莲及辛辣调味品等。
改善生活习惯收效快。经期应少喝咖啡、茶、可乐,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切忌饮酒。经期应注意保暖,洗热水澡能加速血液循环,让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松弛。要保证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控制情绪,让心情放松。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避免游泳、滑水等水上运动。但也不要久坐不动,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适当散步,做些简单舒缓的体操动作,如瑜伽中的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于改善痛经。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该如何治疗和预防痛经,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