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肺癌出现声音嘶哑有何不同

家庭医生在线 2016/2/8 8:38:05 举报/反馈

肺癌的高发人群是年龄在40岁以上,平时抽烟每天达一包以上,烟龄超过20年的人,尤其是男性。在这部分人群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高度予以警惕。研究发现,声音嘶哑是肺癌的早期信号。那么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五大肺癌前期症状需警惕

1、声音嘶哑

这是肺癌的最重要的一个早期特征,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在探寻中的一个新发现。

声音嘶哑可发生于咽喉炎、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甲状腺手术,咽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发声不当和讲话过度甚至大量吸烟饮酒之后。

但是,这类嘶哑一般均可对症处理或经休息而自愈。肺癌、甲状腺癌和喉癌引起的嘶哑与上类嘶哑绝然不同,尤其以肺癌更为突出。

据统计,约有20%一30%的肺癌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包括早期内出现声音嘶哑,其中中央型肺癌可高达40%。肺癌引起声音嘶哑的病理是癌肿侵犯和压迫了支配声带的神经,这种嘶哑常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甚至完全失声,同时大多数病人伴有胸痛等,经休息和抗炎对症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果。

2、发热

中心型肺癌在支气管内生长发展到管腔半阻塞或全阻塞时,可产生阻塞性肺炎。发热一般在38℃左右,经抗炎治疗易退热。但如阻塞病变未除,则不久之后肺炎又会重现,形成反复性肺炎。

3、无症状

约有1/3以上的肺癌患者无任何明显的早期症状,只能依靠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其病变

4、咳血

这在早期肺癌病例中有特殊性,如系中心型肺癌,咳血常出现在病程的早中期,血量不多,质鲜红或与泡沫混为一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肿瘤表面血管丰富。咳嗽损及表层,导致血管破裂所致。如偶有咳血较多者,常呈反复状或只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5、咳嗽

肺癌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功能损害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由于肿瘤多在大支气管上生长,刺激性强,故易产生咳嗽。但咳嗽程度有所不同,约有50%的病人有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白色泡沫痰。在继发感染后,痰的质量也随之改变。原有的慢性咳嗽者如发现咳嗽性质与平时不同,应引起警惕。

高发年龄病人,在咳嗽经治疗无效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及早就诊。有伴咳血者更应早诊。

6个方法及早防肺癌

1、远离烟草。吸烟已经被证明了与肺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远离烟草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患肺癌的风险。不管吸烟史有多久,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

2、多吃水果和各种绿色蔬菜。美国癌症协会调查认为,某些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果蔬,对癌症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危险。国内医学界多数专家都认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最好办法就是健康饮食。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研究证实,哪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罹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低很多。每天进行一次二十分钟的体育锻炼,就能让人精神倍加,免疫力增强,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率。

4、保持合理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对于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严重肥胖和超重的人,肺部承受着更大的一个压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在美国,肥胖成年人中,患肺癌的比例更高。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做到饮食有节律,是健康的保证。

5、远离厨房油烟污染。据统计,油烟中含有的致癌物质是一根香烟的几十倍。因此,在厨房做饭时要做好排烟工作。特别是家庭主妇,不要盲目地喜欢那些高温煎炸食品,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油烟机的效果并不好,开窗,迎接自然风,才是最好的办法。

6、远离环境污染。对于大气污染来说,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大环境。出门时,记得带上消毒口罩。防止空气中有毒物质吸入肺中。对于小环境污染—即室内污染,应当尽量避免。如果无法避免,就要多开窗通气,经常外出进行肺部空气对流,减少与污染环境接触时间。

警惕室内空气危害

1、现在,肺癌已成为众癌发病率之首,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许多人将罪魁祸首指向空气质量,PM2.5更是首当其冲。

2、PM2.5与采暖有关系,由于PM2.5中有细菌病毒,人体长期吸入至肺泡,确实会致癌;可相比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伤害更为严重,一般市民80%以上的时间处在室内,警惕室内空气危害是重中之重。

3、陌生的“氡气”,是除却烟草外,肺癌的第二大诱发原因。专家说,氡气属于一种放射性气体,它是无色无味的,比重是空气的7.5倍。若是居家在地下室或地上一层,吸入氡气的概率会相对多一些。现有数据显示,全球20%的肺癌与氡气有密切关系,污染的混凝土、水泥、大理石、花岗岩等,都是氡气的主要来源。此外,石棉、苯等物质,人体长期吸入后也会导致肺癌。专家为此建议,居家可采用空气净化器,使家庭中的颗粒物浓度下降; 适当开窗通风,也是保持室内空气良好的必要措施。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