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衰老从补肾开始!

家庭医生在线 12月01日

肾为五脏六腑之根,人体气血阴阳皆系于此。“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说明脏腑的损伤日久一定会累及肾脏,导致肾脏的亏虚。

肺与肾

肺司呼吸,肺摄入的清气,有赖肾的摄纳,故曰:“肾主纳气”。肺虚日久肾气也虚,会出现气短喘促,腰酸乏力,动则加重的肾不纳气症状。正如《类证治裁喘证》在解释老年喘证病因时所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

肝与肾

明李中梓著《医宗必读》强调“肾肝同源”即是“精血同源”。是为肝藏血而肾藏精,精血相互滋养。老年人常见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健忘肢麻、腰膝酸软,都是肝肾精血不足的表现;亦见头痛目胀、下肢酸软的阴虚阳亢、上盛下虚症候,类同高血压等病。脾胃与肾脾胃与肾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素问。水热穴论》中论述了“肾为胃关”的理论,肾关门不利,则水湿失于运化而停聚。《景岳全书。肿胀》中说到肾是先天产生元气之源,若先天元气亏于下,则后天胃气失其本。因此,肾气是胃气的根本。肾精尤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充养,脾阳又赖肾阳的温煦。故脾虚日久必及肾阳,而见形寒肢冷,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等症候。

心与肾

心主火,肾主水,水火不相容。心火旺,则引动相火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无以制约心火,而使心火更盛。可见如心肾不交则相互为病,肾阴充沛则心火亦宁、水火既济。金。刘完素创立主火论,指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针对如此症侯,他提出了一套益肾水降心火为主的治疗方法。之后同为金元名医的张子和在治疗消渴病中改仲景之肾气丸为六味地黄丸,又是重视补充肾水的很好例证。

由此可见,补肾可令五脏气血阴阳俱安,虚损得复,已病可防传于他脏,乃治本防衰的根本。

(责编:苏佩芬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