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姐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跟其他白领一样,平时较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比较少运动,但自觉身体素质还行,很少感冒之类的。可是最近的一次公司例行体检,却查出了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经过复查,专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源头居然是在她常年服用的清热解毒药!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由治疗性药物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并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目前至少有10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其中以中枢神经用药、化疗药、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钠、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睾丸酮类口服避孕药、降血糖药、抗甲状腺药、降脂药等。随着近些年中草药及其制品的广泛应用,中草药所致肝损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某些中药如苍耳子、黄药子、贯中、半夏等也可造成严重肝损害。最近研究显示,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已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5%左右,另外一些“保健品”及减肥药也经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需引起高度警惕。
受广告和某些养生专家的误导,很多人把清热药当日常保健品服用。特别是广东人,热衷于喝“凉茶”。清热解毒要也是药品,药品进入人体,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当所用药物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会造成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
药物学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但服用药物后胃肠如有不良反应,通常有自觉症状,而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则不易察觉,有时需要通过实验检查才能得出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无金标准,原有肝脏疾病可能掩盖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故易漏诊及误诊。
临床上,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特定指标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称药物性肝病。多种药物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如抗生素、降血脂类药、抗甲亢药、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等。药物性肝损伤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但少数病例可发生肝衰竭。
日常用药中,患者在选择非处方药的时候虽不用通过医生开具处方,但最好能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勿过量或过长时间服用。药物性肝损伤一般在停药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病例需对症处理,给予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