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Revlimid)可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曾接受过至少一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来那度胺是一种类似于沙利度胺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抗血管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的特性。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因多发性骨髓瘤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中,每100位患者中有1-10位发生了肝酶升高,但多数病例并不严重。严重(可能是致命性的)肝损伤,如急性肝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肝细胞肝炎、淤胆型肝炎占全部治疗患者总数比例的1%以下。因此,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肝功能(与血液学监测的频率相同),尤其是并发病毒性肝炎或既往感染病毒性肝炎、或同时使用已知可导致肝损伤药物的患者。
来那度胺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来那度胺疑似肝损伤的报告率占治疗患者总数比例的1%以下。这些报告中,肝脏检查结果异常和因肝损害引起的临床表现及指征最为常见(58.7%)。疑似肝损伤还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肝硬化(17.2%)和肝源胆汁淤积性黄疸(13.8%)。其余10%的报告包括非传染性肝炎、肝脏相关性凝血、出血性疾患和肿瘤。其中5%的病例结局是致命的。
大多数病例,包括致死性病例中,存在着肝脏疾病的混杂风险因素,如肝、肾疾病史(包括病毒性肝炎)、多发性骨髓瘤进展、骨髓瘤累及肝脏、感染或败血症、合并使用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等。9例肝损伤患者进行了肝脏活检,其中6例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组织学证据。另外,大多数病例在来那度胺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改善;一部分病例再激发反应阳性,另外一部分病例低剂量重新用药再激发反应阴性。
来那度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证据
证据表明,来那度胺可能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其最有力的证据为肝脏活检结果以及去激发试验和再激发试验阳性。
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肝脏损伤为肝酶异常,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和/或胆汁淤积。来那度胺治疗开始后不久,即可发生肝酶升高;发病时间中位数为41天,但收到的病例报告的具体不良反应时间介于治疗开始后一天至三年以上。早期发现肝酶升高通常较轻,可自愈,且不进展至严重的肝毒性反应。
来那度胺诱发的严重肝损伤病例相对较少,并显示出特异质特征。增大来那度胺严重肝损伤的诱发因素包括肝酶基线升高、病毒性肝炎病史、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及高龄。
为医疗专业人士提出的建议:
1。对于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建议按照与血液监测相同的频率进行常规肝功能监测尤其是并发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既往史、或合并使用肝损伤药物的患者。
2。对于出现不明原因肝功能恶化的患者,处方医师应考虑来那度胺诱发肝损伤的可能性。
3。来那度胺治疗停止后,肝功能损伤一般可自行缓解。一旦肝功能异常参数恢复到基线水平,可以考虑在较低的剂量水平上恢复来那度胺的治疗。
4。来那度胺主要由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调整来那度胺的剂量,以避免血浆来那度胺水平过高;否则,可能会增加严重肝毒性的风险以及血液学副作用。
5。建议来那度胺的血液学监测方案包括:完整的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应在基线及来那度胺治疗开始后的前8周内每周监测一次,之后每月监测一次全血细胞减少。
资料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