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秋季进补六大忌

转载 来源: 新浪网 2014/10/26 7:44:20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的确是进补的好时节。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以下禁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责编:黄海茵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秋季养生不同人群如何进补

秋季是进补最佳时机,正对老人、小孩等不同人群,该如何正确进补,考虑秋季进补,要有所讲究,男女老少,吃的东西要有所区别,这样才能更好的补身体。男人吃喝口味别太重、女人吃牛羊肉补点铁、老人喝茶换点普洱、小孩少吃快餐多吃鱼。

Q:秋季进补需要注意什么

秋季进补需要注意根据每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是养生的首选,但是偏凉性,部分女性朋友体质偏虚寒的话就不太合适;可以根据大便性状判断体质,如大便稀烂代表虚寒,不适宜进食养阴润燥的食物;大便硬结代表阴虚燥热,适宜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果要采取中药进补,最好找专业中医开方剂。

Q:秋季怎样进补?

秋季的特点是阳消阴长,由热逐渐转寒,故秋季养生须“养阴”,当以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肺为主。秋季气候清爽,阴阳相对平衡,所以秋季进补宜平补。平补是指选用寒热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药材或食物,如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银耳、蜂蜜、百合、阿胶、罗汉果等等。而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的过度消耗,而且其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兔肉易于消化,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而且性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是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秋季进补食品。鸽肉、甲鱼、均性平,能起到滋肾益气、滋阴补虚的作用,是肾气亏虚者的秋季食疗佳品。这些肉类都非常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另外,燥是秋季的主气,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秋季进补时应采用养阴、生津、润肺的方法,以达到养阴润肺的目的。总之,秋季进补要以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也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阴、不耗阳为度。当然,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补阴药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