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味精的5个食用注意事项

家庭医生在线 2014/8/30 8:00:00

味精是我们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做菜时加入味精能明显得提鲜,让菜肴更好吃。随着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我们也越来越知道味精不可食用过量。但具体到味精什么时候可以放,什么时候调味不能放,却没有那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味精的食用注意事项吧。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通常含90%左右。它有强烈的肉类鲜味,溶于2000~3000倍的水中,仍然能感觉出来。味精食入胃肠后,它能很快分解出谷氨酸来。谷氨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氨基酸,尤其对于智力发育很有帮助。不过人体内可以自行合成谷氨酸,不必完全依赖食物供应。适量、合理地使用味精对人体并无害处。

使用味精要注意:

1、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3、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4、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这样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除了不能拌馅,在制作热菜时,也是要在菜肴即将离火时才能加入味精。

5、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所以,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除了以上五类菜调味时不能食用味精,用味精调味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高温。水温在70℃~90℃时,味精的溶解度最高。当受热120℃以上时,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而且有一定毒性。

2、不能在含碱或小苏打的食物中使用。因为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会生成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其调味作用。

3、不能滥用味精。如鸡、鱼、虾、肉等,本来就有浓郁的自然香味,如果再放味精,反而会破坏其原有的鲜味。每道菜都放味精,会使人对味精产生依赖性,再吃不放味精的菜就会觉得味道一般,食欲减退。

4、蒸、煮、急火快炒的菜不宜先放味精。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会使味精变成焦化谷氨酸钠而产生毒性,所以可以在出锅后加味精,这时温度适宜,既能充分发挥味精的鲜味,又不致使其因温度高而产生毒性。

通过以上的知识,希望大家可以更科学的食用味精。

(责编:黄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有什么?怎么样去正确喂奶?

少吃味精如果产妇食用过多的味精,小宝宝可能会出现缺锌症。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对于小宝宝特别是12周内的婴儿,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味精,则非常不利。所以,如果母乳喂养妈妈在节日期间不能避免去外面吃饭,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跟服务员要一杯清水,将菜品在清水里涮一下再食用。

Q:孕妇能不能食用味精?怀孕后一直都很注意饮食的,今天吃的菜放...

怀孕期最好不要吃味精和鸡精,多喝温开水,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上清淡点,注意多休息。

Q:哺乳期产妇的饮食注意事项


1、哺乳期不要食用过量味精,食用味精对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特别是对12周以下的婴儿,会造成婴儿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乳母在哺乳期最好忌食味精,千万不要贪鲜顿顿喜食味精。
  2、哺乳期饮食还应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因为乳母吃了刺激性食物,会从乳汁中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但进食少量调味品,如胡椒、酸醋等,还是可以的。
  3、哺乳期不可多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里所含的可可碱会渗入母乳并在婴儿体现内蓄积。可可碱能伤害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使婴儿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产妇多吃巧克力会影响食欲,身体发胖。
  4、哺乳期妈妈要特别注意饮食,饮食要清淡,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和碳水化合物,营养要均衡,多喝猪蹄汤,豆花汤,粥等食物,可以帮助下奶,使奶量充足。
宝宝在吸乳时要一侧吸完再一侧,不要淤积奶,不然会造成乳腺炎或者乳腺增生等疾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