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生儿残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中排名第一,全国每年有15万~20万新生儿患病。最新消息,广东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逐年提高,突破了全国0.7%~1%的发病率,达到1%~1.4%,每年新增患儿至少有7000人。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小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即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的先天性疾患。专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可威胁孩子的生命。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你又了解多少呢?
先心病的7大“危险分子”
专家指出,以下7种先心病危险因素必须高度警惕:
1、环境污染如孕妇接触放射线、重金属、较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处于高海拔缺氧环境等。
2、有先心病家族遗传史。
3、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先心病。
4、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
5、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
6、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7、不良嗜好。孕妇嗜烟、酒后同房受孕等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导致婴儿发生先心病。
对付先心病 只能靠手术
手术治疗是先心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及介入封堵手术,结合外科和介入手术两者优点的“杂交”手术也获得突破,开始应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近年来,医疗技术及设备有了突破性进展,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甚至要树立急诊、亚急诊手术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更多复杂的先心病患儿获得新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即使是刚出生的早产儿,也能获得有效的治疗。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儿家长也不要惊慌,有少部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在出生后1年内,单纯小室间隔缺损中有20.5%—52.9%会自然闭合,单纯房间隔缺损约有80%会自然闭合,对于这一类病人,只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平时注意加强营养、合理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发热即可。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肺炎、缺氧、心衰等,大多数患者经过心脏听诊就能及时发现。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是先心病最简单而准确的检查手段,甚至在胎儿18周时就能够准确判断。多排CT、心导管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复杂的先心病。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可怕,只要在专业的心脏中心,结合医务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优势,一定可以明显提高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和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