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3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有过“小中风发作”的情况,小中风发作是指病人突然出现上述症状,仅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均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往往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不去就诊,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突然发生脑梗塞,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专家认为,脑梗塞病人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及时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发脑梗塞。
据对454例中风病人的研究发现,中风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大约1/3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有过“小中风发作”的情况,小中风发作是指病人突然出现上述症状,仅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均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往往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不去就诊,这是非常危险的。
专家认为,对于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首先做颈部超声检查、CT扫描或核磁共振,如这些检查提示有脑血管狭窄,则应进一步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因为目前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高度清晰的血管图像,可测量狭窄程度,并结合临床表现,以决定如何治疗。
在脑血管内置入支架是国际上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将一根极细的导管从大腿根部动脉穿刺直达脑动脉狭窄处,然后通过导管把支架置入,扩张狭窄的血管,使血流重新通畅。血管内支架置入不需开颅和暴露脑组织,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药物释放支架“心扉”是专门设计用来解决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将普通支架的术后再狭窄率从30-40%降低至0-5%。目前“心扉”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但在脑血管缺血的治疗领域国外也尚在探索阶段。我国医学界近来已成功地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治疗,为病人血管长期保持通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病急骤、病程长,病残率高为特点。为此,对此类病人除认真实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加强功能训练,方可收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保持良好体位是防止足内翻尖足,肘关节及手指屈曲痉挛第一步,为将来下床活动有一个正确姿势打基础。
2 防止足内翻尖足,带脚行器,防止肘关节及手指屈曲痉挛,患肢平放,手握布卷。为了避免褥疮发生,可改变姿势,但应始终保持足部功能位,待病人能在床边或椅子上练习坐位及站立时,要注意防止肩关节亚脱位,带三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