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蛋白尿问题的出现,让家人开始担心起孩子的健康问题: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蛋白尿?应该如何预防孩子蛋白尿的问题呢?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蛋白尿?
从肾脏功能看,这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了,体内的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液中,做尿常规检查时就会出现尿蛋白阳性。但是,尿蛋白的出现仅仅是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了,从整个肾脏看,肾脏的功能还没有遭受损害,肾脏也没有发生萎缩。这个阶段被成为肾脏病的炎症反应期,还未大范围引起肾脏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在做肾功能、B超等检查指标都是正常的,没有出现血肌酐升高、肾萎缩等异常情况,而身体也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出来。
人体正常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排出,用一般的定性方法和难测定。儿童期24小时尿蛋白的正常排泄与年龄有关。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成为蛋白尿。无论婴儿或儿童若蛋白尿浓度>100mg/L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可以初诊为蛋白尿。
蛋白尿的发生主要与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有关。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可阻止高分子蛋白(指分子量>15万,如IgM)通过。上皮细胞裂膜可阻止中分子蛋白(分子量在5万~15万之间如白蛋白,转铁蛋白)通过;对低分子蛋白二者均五屏障作用。漏出的低分子蛋白常由肾小球管重吸收或分解。正常儿童肾小球滤除的蛋白质99%在近曲小管远端被重吸收。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障碍时,便可产生蛋白尿。
儿童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
儿童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儿童蛋白尿和病理性儿童蛋白尿之分。功能性儿童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儿童蛋白尿会自行消失,如果儿童蛋白尿长期持续存在可排除功能性儿童蛋白尿。病理性儿童蛋白尿多是肾脏固有细胞损伤,导致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所致,一般可诊断为肾病。
人们通常以为小便带有泡泡或小便混浊就是儿童蛋白尿。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例如泌尿道感染就可以产生小便混浊和带有泡泡。当然,当你发现自己的小便岀现混浊或有泡泡时,就说明你的肾或泌尿道岀现毛病,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儿童常见的蛋白尿有以下几种:
短暂性或功能性蛋白尿 有近30—50%的儿童蛋白尿表现为短暂性、非重复性蛋白尿,多发生于大强度运动后、情绪压抑、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使用肾上腺素、腹部手术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后,也可见于一些发热性疾病发作时。这些蛋白尿在致病因素去除后都能自动缓解,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直立性蛋白尿 超过60%的儿童无症状性蛋白尿为直立性蛋白尿,本病甚至在青春期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患儿在一天中的尿蛋白排泄量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其他实验室检查都正常而且排除了持续性蛋白尿,特别是对于那些大于6岁的儿童,极有可能就是直立性蛋白尿,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直立性检查来确诊。患儿晚上上床前排尽尿,而且整晚都要保持仰卧姿势,早上起床后立即排尿,收集尿液并注明“仰卧”。患儿起床后可以象平常一样正常活动,并收集随后的12—16小时的所有的小便,到患儿晚上上床前解最后一次小便,这一次的小便标本注明“活动后”。然后检测两份标本中的蛋白含量。如果患儿为直立性蛋白尿,那么卧位标本的尿蛋白定性检查为阴性而活动后的为阳性。直立性蛋白尿的尿蛋白定量一般不会超过1g/24小时尿。本病的长期预后较好,研究显示,甚至随访20—50年后,仍无恶化的迹象,但对于这些患儿,仍然推荐每年随访一次。
伴发于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 许多肾小球疾病都会出现蛋白尿,这些患儿可能伴有血尿或其他肾病症状。当尿蛋白排泄量超过40mg/m2 /小时或大于3g/24小时尿时,则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这些患儿的预后相对要差一些。
小管间质性肾病 小管间质性肾病也会出现蛋白尿,可以伴或不伴血尿,如果肾小球的滤过是正常的,那么,蛋白尿的来源极有可能是肾小管。
儿童蛋白尿怎么预防?
试图通过增加饮食蛋白质的摄入来弥补肾脏蛋白的丢失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对于许多蛋白定量小于1g的患儿,多并不伴有水肿,过度限盐并无必要,相反,对于那些有明显水肿的患儿,要严格限盐。
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蛋白尿患者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如果蛋白尿患儿出现有感染、发烧、感冒等情况,应该及时的到正规肾病医院资询医生,便于及时的进行肾病治疗,避免导致蛋白尿患儿的病情加重或是发生并发症。
蛋白尿患儿应该适量的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进行低脂、低盐饮食,适量的饮
对于那些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患儿,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受体)抑制剂,但由于这类药物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升高血钾,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