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结核杆菌进入腑道,可引发肠道病变,以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升结肠、回肠、空肠,再次是其他肠段。可形成溃疡或增生型肠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肠结核病因概要:
肠结核的病因是:90%以上肠结核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因为结核杆菌容易侵犯淋巴组织,而回盲部具有非常丰富的淋巴组织;同时肠腔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较久,使结核分枝杆菌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较长。增加了肠黏膜感染机会。
---------------------------------------------------------------------------------------
肠结核详细解析:
病因和发病机制
90%以上肠结核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少数地区有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患者多有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因经常吞下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可引起本病。经常和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忽视餐具消毒隔离:也可被感染。也可因全身其他部位结核经血行播散或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引起。病变以回盲部多见,这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容易侵犯淋巴组织,而回盲部具有非常丰富的淋巴组织;同时肠腔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较久,使结核分枝杆菌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较长。增加了肠黏膜感染机会。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直肠。偶见胃结核、食管结核。
结核病的发病是人体和结核杆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大,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肠功能紊乱引起局部抵抗力消弱时,才会发病。
病理
早期病变见于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的淋巴滤泡,呈灰色半透明的小结节,直径约1mm,病变进一步发展。结节中心坏死,干酪化并相互融合,表现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多发性并沿肠壁淋巴管走行呈环行扩展。浆膜面可见结核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肿大。按大体形态分为溃疡型、增殖型和混合型。
镜检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结构中心为干酪坏死,其外有上皮样细胞向心性生长,朗汉斯巨细胞形成,再向外为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动脉管壁增厚,内腔狭窄甚至闭塞。肠壁的病灶往往缺乏典型的于酪坏死。肠系膜淋巴结可有同样结核性病变,并可发生钙化。少见情况下可有肠黏膜钙化,但病灶常很小,容易被忽略。
(一)溃疡型肠结核
肠壁的淋巴组织呈充血、水肿及炎症渗出性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干酪坏死,随后形成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深浅不一,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并累及周围腹膜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因溃疡基底多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故较少发生肠出血。因在慢性发展过程中,病变肠段常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所以溃疡一般不发生急性穿孔,但可发生慢性穿孔而形成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瘘。在病变修复过程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可导致肠管变形和狭窄。
(二)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多局限在盲肠,有时可累及升结肠近段或回肠末段,可见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肠壁增厚、僵硬,亦可见瘤样肿块突人肠腔,病变均可使肠腔变窄,引起梗阻。
(三)混合型肠结核
兼有这两种病变者并不少见,称为混合型或溃疡增生型肠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