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耳聋耳鸣的发病原因剖析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0/8 9:46:54 举报/反馈

奥地利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每天平均打手机超过10分钟,机主患耳鸣的几率可能比其他人高出70%。研究报告由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发表。不过,一些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耳鸣与打手机有关。

长时间打手机易致耳鸣

当今社会,通讯发达,手机已经是人们的必备的一项工具了,大家熟知手机会有辐射危害,但极少人知道经常煲电话粥的人更会导致耳鸣。

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人员胡特尔说,人内耳的构造相当精密,手机的辐射能损伤内耳。把手机夹在耳朵和肩膀之间通话造成的压力可能影响接听一侧的头部血液流动。比起手机音量大小,上述因素更可能引发耳鸣。耳鸣虽不致命,但让人不舒服,而且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

对于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结果,英国耳鸣协会顾问肯尼迪说,一方面有人抱怨无线设备的电磁场使他们耳鸣,另一方面电磁疗法被用于治疗耳鸣。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耳鸣与打手机有关。已知的是,高密度噪声、头部外伤和一些药物都会导致耳鸣,但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耳鸣病例。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人员找来两组各100名调查对象,其中100人是正在接受耳鸣治疗的手机使用者,另100人与他们年龄相近、使用手机但无耳鸣现象。调查内容涉及手机类型、通话频率、通话时长以及接听习惯。

结果显示,健康人打手机可能使耳鸣风险增加37%。每天平均打手机超过10分钟的人,耳鸣风险可能增加71%。累计使用手机通话超过160小时的人,耳鸣风险可能增加60%。

更让人震惊的是,使用手机超过4年的人,耳鸣风险可能增加一倍。这些人耳鸣、失眠现象较为普遍,工作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专家提示:为了防止耳鸣的发生,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一旦发现耳鸣症状,及时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诊治。

一般来说,长期看电视引发的耳鸣,主要是属于突发性耳鸣,一般来说突发性耳鸣耳聋的病因很多,如病毒感染、迷路水肿、内耳微循环障碍、循环系统疾病和迷路窗膜破裂、生气、坐飞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强噪音刺激等。

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据专家统计,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就是因为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所致。

长期看电视易引发耳鸣

耳鸣是人们在外界没有任何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异常的、耳内、颅内连续或间断的鸣叫,是听觉功能和听觉神经受损的表现。引起耳鸣的原因很多,有医学专家指出,长时间看电视和上网也会引起耳鸣。

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由于显示器热度过高,就会有相当多的电磁辐射,它会使空气发生电离作用,不断产生正电荷(正离子),并不断与空气中的负离子中和,导致负离子的含量几乎为零。

长期处于正离子过多的环境中,它们通过呼吸进入肺,然后随血液循环被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使人的血液、体液呈酸性,延缓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使毒素囤积在体内,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失眠、女性内分泌紊乱、皮肤过敏、干眼病、脑功能减弱、耳鸣、眩晕,严重者导致听力突然下降。

另外,有些老人喜欢把电视声音开大大的,边做家务边“听电视”,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对内耳听觉器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对听力的损害也很大。噪声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听神经纤维自发活动的紊乱。

所以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的人们一定注意适时适度。工作1小时应远离电脑15-20分钟,做一些有氧运动,勤洗脸,尽量使用液晶显示器。已经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的同志看电视每天最好半小时左右,使用电脑半小时到1小时。

脾气不好也可以导致耳聋

耳聋困扰了很多人,但是人们对脾气不好也可以导致耳聋不是非常的了解,致使很多人在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耳聋,耳聋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就此,全球医院网专家来对“脾气不好也可以导致耳聋”进行具体讲解。

脾气不好也可以导致耳聋,人们常说病由心生,生气也会引发耳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耳聋病不少见,气导致的耳聋主要是应激性耳聋,生由于应激性耳聋发病比较突然,所以常常是有突发性事件所引起。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持好的心态。

当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会大量增加,末梢小血管会发生痉挛、收缩,供应局部组织的血流量便减少。如果这种变化发生在内耳小血管,就会影响到内耳的生理功能,这时就会出现听力突然减弱的情形。

对于脾气不好也可以导致耳聋我们更要注意的就是,应激性耳聋的发生是很突然的,大多在数小时到一、二天内,多数人伴随着剧烈的耳鸣,少数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和眩晕。应激性耳聋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早,还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痊愈或听力大部分恢复。

所以,当你碰到不称心之事,千万不要愤怒,当可能要与别人发生争吵时,最好先退一步,忍一忍,防止正面对垒使冲突发生。“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责编:陆伟祥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