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从婴儿期已经开始,它是一个缓慢进展、逐渐加重的过程,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伴随人的一生。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但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了动脉粥样斑块的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就会导致心梗等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可以说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病中的“第一杀手”。
专家介绍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粥样斑块破裂是瞬间的事情,动脉内血栓形成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导致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预测性检查显得非常重要。
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素,这类高危人群可以到医院做血液和血管方面的检查,比如做一个冠状动脉ct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早期冠心病和有无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通过这些检查,可预测九成左右心梗的发生。
一般的患者一两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就可以了,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比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则应在此基础上加用波立维和克赛,进行强化抗栓治疗,可以达到有效防止心梗再发的作用。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发生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前会出现至少持续一个小时的前期症状,并且患者通常有心脏病史、吸烟史、糖尿病或慢性肺病。这一研究成果对心梗通常发生在健康人士身上且无前期症状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德国柏林大学德克·穆勒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406名心梗患者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发病前,22%的人胸痛长达两小时;15%的人连续半小时呼吸困难;7%的人连续两小时感到恶心或呕吐;5%的人头晕眼花或昏厥达10分钟;8%的人出现持续一小时的其他不适症状。不过,这些心梗发作前兆常被误解为其他疾病或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研究人员还发现,及时施行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对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命至关重要。研究数据表明,这些患者中有57人发病时曾接受过心脏复苏措施,其中13人康复;而另外349名发病时没有接受心脏复苏措施的患者中,只有4%的人康复。
此外,在公共场合发病的心梗患者死亡率低于在家中发病的患者,原因之一也是前者发病时往往有旁观者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措施;而后者发病时,其家人的第一选择通常是通知医院而不是立即实施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