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友感冒不适合“民间疗法”

转载 来源: 糖友网 2012/12/25 10:39:07 举报/反馈

  进入冬季后,很多糖友虽然很注意保暖了,也难免会感冒。但是糖友感冒后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不要自己采取一些似是而非的“土办法”。这些所谓的"民间疗法"可能看似有效,但是它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实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高,尤其是糖友,更不要轻易尝试。

  民间疗法一:扛病法

  也就是说不用管它,感冒会自愈的。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扛着,不要去看病!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感冒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故在季节变换时要注意预防感冒,患感冒后则不可掉以轻心,而应积极治疗,以免发生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贻误病情。

  民间疗法二:出汗法

  用各种办法,出一身汗感冒自然就好了。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感冒并不能治愈。糖尿病人如果大量出汗,体内水分就会迅速减少,从而使得血糖升高,这样会有生命危险。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友,如果大量流汗,会引起血压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民间疗法三:运动法

  感冒期间多运动,身体运动开了,感冒就被赶跑了。适当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症状,但糖友们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感冒时,人体体温增高、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这种情况下,剧烈运动会加大体内能量消耗,使抵抗力更弱,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等,更不利于感冒的治疗。即使痊愈后,也要选择温和的运动,让虚弱的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责编:严毓芳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患者出现什么表现预示着有神经病变了?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还会使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什么表现预示着有神经病变了? 早期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会有如下4种征兆。 1、感觉异常。 早期常常表现为皮肤顽固性瘙痒、四肢麻木呈典型的短袜及手套型或蚁行感。还有些患者表现为下肢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痛、针刺痛、闪痛等,这些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由于患者感觉迟钝,对于外界损伤失去防御能力,所以很容易导致受伤,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2、心率异常。 自主神经病变如果侵犯了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率异常。心率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安静时心动过速,即平静休息时心跳速度过快;二是固定心率,即在受到刺激后,心率本应加速,而糖友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常人,也有糖友表现为夜间心率减慢不明显。最怕的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梗时,没有自我感觉,容易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3、出汗异常。 出汗本就是炎炎夏日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出汗异常可能是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糖友可能表现为“半身汗”,即身体下半部分出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却表现为出汗过多。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味觉性出汗,即一吃饭就出汗。 4、排便异常。 糖友排便异常最常见的是便秘,这提示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胃肠道。除了便秘,也有糖友表现为腹泻,或者是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对于便秘的糖友,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叶类蔬菜。而腹泻的糖友要适量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注意水分的补充。 糖尿病神经病变重在预防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血糖控制是基本防治要点。具体来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切实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到正常范围。 2、避免受伤。如果糖友身体受伤,有可能引发神经病变。病程较长的糖友,都有或多或少感觉功能的减退。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受伤,如洗脚水不能太烫;注意保暖,避免冻伤;每天检查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四肢,如果有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糖尿病足。 3、注意饮食。对糖友来说,合理饮食很重要。营养均衡、全面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很多糖友由于不规律、不科学的饮食导致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合理科学的饮食非常重要。 4、改善肢端血液循环,适当运动。如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同时注意防寒保暖,禁止吸烟,以防吸烟导致肢体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

Q:糖友—糖尿病足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你好,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引起的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建议患者首先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另外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免糖类食物的摄入,并且每天保证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

Q:糖友—糖尿病足怎么泡脚

你好,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控制饮食和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积极预防并发症.另外是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为好的。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量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鼓励多饮水.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