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

转载 来源: 国际糖尿病网 2012/12/29 2:17:48 举报/反馈

  当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非传染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和研究,而有关糖尿病对肺部病变影响的研究甚少。随着对其慢性并发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引起的肺部改变正被人们逐步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引起的肺功能变化均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图了解糖尿病的肺病理变化及发生肺损害的可能机制。

  糖尿病肺脏病理学改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Schuyler等首次报道没有肺部疾患、过敏及吸烟史的1型糖尿病青年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弹性回缩力、肺容量、最大用力呼吸量等肺功能试验(PFTs)降低,认为是糖尿病影响肺部弹性蛋白所致,具有发展成慢性气流阻塞的危险,首次提出肺脏可能是糖尿病的靶器官之一。Sandler等和罗梅等还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DLCO降低的同时还伴随着肺部毛细血管血容量的减少,因为一氧化碳(CO)转运能力主要受肺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影响。此后,人们开始关注糖尿病时肺部血管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肺功能的变化也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糖尿病患者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国外学者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尸检材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肺动脉壁、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肺泡上皮和肺泡壁都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厚,这为糖尿病肺受累提供了病理依据。

  经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间基底板弥漫性增厚,呈洋葱皮样改变,基底板周围蛋白质沉着,并与基底板混合在一起,个别微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微血管远端可见不规则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着;内皮细胞及周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池扩张,大吞噬体(囊泡)形成,II型肺泡细胞变圆、变小;细胞表面绒毛消失,嗜锇板层小体显著减少,并出现萎缩,嗜锇小体失去板层状结构,形成一高电子密度实心小团块;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均呈囊性扩张,囊内似有透亮物质,说明糖尿病早期患者肺组织确实存在着微血管病变,并可能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障碍,进而导致肺泡塌陷并引起肺功能的改变。卓婕等的研究发现,电镜下糖尿病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基板增厚使得氧气弥散距离增加,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另一明显变化是肺间质中的胶原和弹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使肺泡隔明显增宽,同时造成肺泡腔的塌陷和血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因而造成气体弥散面积减小,也影响通气/血流比值。

  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时肺毛细血管和表面活性物质有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是导致肺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沈兴平等报道糖尿病4周时大鼠已存在肺细胞外基质异常,结缔组织蛋白质合成增加,降解减少,表现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增多、增粗,IV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呈索状、线状分布于肺泡隔、细支气管基底膜、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且含量增多。高血糖时胶原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使胶原降解减弱,胶原积聚,同时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于IV型胶原使其弹性下降、变硬,肺弹性下降,表现为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下降。IV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分布变化和含量增加使基底膜成分变化,肺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血管基底膜增厚,使肺弥散功能下降,最终导致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下降。张宏等利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2型糖尿病合肺癌患者远离癌肿组织周围的肺组织活检标本,结果发现:肺II型肺泡组织变小,表面微绒毛消失,嗜锇性板层小体萎缩,失去板层结构,形成一高电子密度实心小团块;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均呈囊性扩张,内有透亮物质沉积,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凝聚;肺泡上皮和血管内质间基膜弥漫性增厚,呈洋葱皮样改变,周围有蛋白质沉着并与基膜融合。说明肺为糖尿病慢性“攻击”的靶器官,糖尿病所导致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于其他肺疾患的自身特点,是肺功能异常的病理基础。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及饮食失调等情况。2型糖尿病如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时亦可发生。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显著升高。此时脂肪分解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大多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在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引起血糖急剧升高的因素,同时伴有严重失水,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常高至33.3mm0l/L)。本综合征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严重者昏迷,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主要是由于体内无氧酵解的糖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体液pH值降低,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4)低血糖症  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低血糖有反应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两类。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著。药物性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胰岛素治疗不当时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要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认识。一旦怀疑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Q: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及饮食失调等情况。2型糖尿病如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时亦可发生。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显著升高。此时脂肪分解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大多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在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引起血糖急剧升高的因素,同时伴有严重失水,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常高至33.3mm0l/L)。本综合征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严重者昏迷,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主要是由于体内无氧酵解的糖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体液pH值降低,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4)低血糖症  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低血糖有反应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两类。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著。药物性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胰岛素治疗不当时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要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认识。一旦怀疑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Q: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胃肠疾病、血管病变、口腔、糖尿病皮肤病变、昏迷、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