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用先进技术筑起消化道肿瘤“三早”防线

转载 来源: 新浪健康 2012/11/23 9:40:41

  消化道肿瘤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组肿瘤。据统计,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均在男女八大恶性肿瘤之列,这些肿瘤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其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60%。其中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位居第三位;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年龄标化死亡率也位居所有肿瘤前十位。

  而且近年来,消化道肿瘤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已有病例报道发现19岁和14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和大肠癌患者。而在目前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人们还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肿瘤发生的情况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便成为肿瘤诊疗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先进技术提高消化道早癌发现率并为患者尽早诊治,也一直是医学界全力攻克的热点。

  现状:

  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率低

  “今后10年,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早癌必然成为肿瘤外科学发展的标志。而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早癌的前提,是要尽可能多地发现消化道早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消化道早癌发现率太低。”谢立群介绍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提出了共同的肿瘤防治策略:早诊早治。而从中外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治状况来看,我国消化道早癌发现率较低。

  中日韩三国相邻、人种相近,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有着一些相似性。数据显示,日本自1975年起,在进行肿瘤发病基础研究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胃癌早诊早治的临床研究,尤其是进行了大规模的胃镜普查工作,使得日本早期胃癌占所有确诊胃癌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75至1977年的26%,到1981至1983年的32%,而1987至1989年则达到了43%,2005年更是达到了70%。同期,韩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其1975年早期胃癌占确诊胃癌的28.1%,1990年该比例达到了43%,而2005年则跃居55%。而与之对比,1975年我国早期胃癌占所有胃癌的比例仅在5%以下,1990年也还在10%以下徘徊,2005年我国三级医院统计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只占所有确诊胃癌的15%,远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5%。

  再以结直肠癌为例。美国是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开展最早、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全国筛查率占筛查人群的40%。美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达到了20%,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高达63%。日本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也已经从1975年的3.8%上升到2005年的12.5%。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还没有确切数据,但一个多中心的研究数据指出,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仍低于10%。

  预防:

  良好习惯+注意肿瘤早期征兆

  谢立群说,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基础研究没有获得根本性突破之际,在中晚期肿瘤治疗研究没有获得彻底治愈之时,消化道肿瘤防治的出路还应该是: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出现早期征兆尽早就医诊治。此外,45岁以上、尤其有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者,应重视内镜等定期规范体检。

  谢立群表示,由于消化道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消化机能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一些早期征兆对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这些早期征兆包括:1.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吃东西没有胃口,饭量比以前减少;2.早期肿瘤不会出现明显的腹痛,而常出现腹胀、腹部不适;3.大便的改变:经常腹泻或者便秘,大便颜色改变,经常出现大便变黑或者像柏油一样,有的时候还带有鲜血;4.进食感觉不畅,有受阻的感觉,尤其是进食硬食后表现明显;5.在很短时间内不明原因的明显消瘦;6.感觉乏力、疲惫、气短,尤其是老年人。

  此外,如胃癌等一些肿瘤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因素有关。喜爱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嗜好烟酒,都会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癌变几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

  当上述早期警报出现的时候,患者则需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有:1.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2.血清肿瘤标志物;3.消化内窥镜检查。如果大便潜血阳性,此时要高度怀疑是否有消化道恶性肿瘤,需抽血查相关的肿瘤标志物,遵医嘱进行消化道造影、电子胃镜、结肠镜等检查,以直接观察食道、胃、结肠的改变,对发现的可疑地方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谢立群提醒市民,从消化道早期肿瘤发展到晚期癌症,一般要3年左右时间,所以,具有良好的消化道肿瘤防范意识,及早发现、切除或治疗包括息肉、胃肠慢性炎症等癌前病变是预防肿瘤的关键。内镜检查对发现消化道早期癌有重要价值。65岁以上老年人应进行大肠癌筛查。发现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应坚持定期做胃镜复查,查幽门螺杆菌并根除之。对发现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建议镜下切除结肠息肉,并定期做结肠镜复查。对于一些惧怕普通胃肠镜检查、经济条件又允许的患者,可做无痛胃肠镜即麻醉胃肠镜检查,还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癌前病变的镜下治疗。此外,应重视门诊规范体检,如直肠指诊。早期直肠癌病变结节局限、无任何症状,直肠癌患者中80%的癌肿主要可在简单易行、无创伤的肛门指诊检查中发现,及时治疗可大大改善病情的预后。

  新技术:助早期癌发现与诊断

  内镜检查和治疗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从业人员对抗消化肿瘤的强有力武器。消化内镜的发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在治疗内镜领域,消化内镜新技术近年来不断涌现,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便是其中一项崭新的内镜技术,可大大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增加早期胃肠道肿瘤检出率。

  谢立群介绍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由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安装于传统电子胃肠镜的头端组合而成,除可做标准电子内镜检查外,还能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其最大的优点是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同时对消化道黏膜活组织细行实时的表面下的显微病理成像,实现1000倍的放大倍数和自黏膜表面至黏膜下层深达250um的扫描深度,可清晰辨认黏膜层腺体、微血管等组织结构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图像具有的高分辨率可以与活检病理媲美,被誉为“光学活检”,为体内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快速而可靠的诊断工具。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准备和操作与一般内窥镜检查大致相同,其共聚焦微型探头可经任何一种普通内镜的活检孔道对靶组织进行检查。内镜医师可以根据扫描深度、视野范围以及侧面分辨率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探头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这一新技术可在内镜下对黏膜层进行体内模拟组织学诊断,直接观察细胞结构,使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完成组织病理学诊断成为可能。因此该内镜的临床应用更为广阔,适用于消化道的多种疾病,尤其适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如食管炎、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尤其是对较小病灶以及消化道早期肿瘤筛选、癌前期病变监测及炎症诊断等方面,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对于传统的活检组织学检查,该技术有以下优势:快速、非侵入性、多点活检,检查所需时间远少于传统活检,没有传统活检切片的繁琐过程;指导靶向活检,提高临床诊断率;在进行内镜检查时新生物作出最快速、优化和诊断,判断是否需要内镜下切除,避免重复内镜检查;没有活检相关的出血、组织损伤并发症。

肿瘤频道更多热文推荐》》》

厕所是“致癌危险区” “防癌妙招”打造零死角

14条饮食法则 让癌症不再是你的粉丝

6大因素引发卵巢癌 4类食物让其“急刹车”

手脚冰凉易得癌?阳虚体质者的防癌要点

饭后吃梨防癌 秋季防癌12秘方

(责编:果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癌症治疗新技术方法有哪些

你好,现在肿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目前研究最热的就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室,重新启动患者体内,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机制,达到自身抗肿瘤的效果,目前在肺癌,黑色素瘤及消化道肿瘤患者当中效果很好。另外还有诸多靶向药的产生,通过靶向识别相关基因来抗肿瘤。

Q:什么样的人不得癌症?

癌症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二是周围的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体质,也与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有关。对于内向的人善于沟通,也容易患恶性肿瘤。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也容易诱发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一般来说,吃太热的食物、腌菜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高浓度酒精)和吸烟,很容易诱发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吸烟已成为肺癌明显的绝对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乐观舒适的心情。

Q:消化道肿瘤,为何检查出来很多是晚期?

大家知道,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含了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很长的肌性管道。据统计,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均在男女八大恶性肿瘤之列,其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60%。那么,消化道肿瘤,为何危害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就是检查出来很多是晚期,为什么呢?原因一、症状不明显。消化道肿瘤虽然发病率高,但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从既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往往是一旦有症状、一做内镜,就已经是中晚期了。只有把关口前移,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做好一级预防,才能避免悲剧发生。原因二、防癌筛查少。尽管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许多体检套餐都增加了针对肿瘤的检查项目,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甚嚣尘上,但是到目前为止,体检仍然不可能将全身各个器官都探测到,总会有遗漏。一些发病率不高的疾病,更不可能动辄就上 CT、MRI、PET,要使用容易操作的经济实惠的仪器检查,比如超声,但超声所能检查器官有限,对于位置比较深的器官如胰腺等,超声不易发现。 此外,很多检查有创性较大,比如肠镜,不可能人人都做、年年都做。再则,对癌症的筛查并不是把体检项目简单叠加就可实现,它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评价,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检查。据上所述,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胃镜 。尤其以下高危人群:
1、有家族性消化道疾病的人群,比如父母亲有一方患有消化道癌,后代就属于高危人群。
2、有慢性疾病背景的人群,比如有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结肠里有息肉,常出现吐酸水、打饱嗝等胃部不舒服的情况、胃溃疡、慢性胃病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