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降低血糖要有度 不能“过度”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4 14:37:29 举报/反馈

  误区一:节食过度

  50岁的姚阿姨体检时发现血糖高,经过反复检查被确诊为轻度糖尿病。此后,姚阿姨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锻炼,控制饮食。听说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姚阿姨经常不吃米饭,因为怕水果里的糖分超标也不怎么吃水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体重虽然下降了,但姚阿姨最近经常感觉疲乏无力。

  显然,姚阿姨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节食过度。与姚阿姨一样,很多“糖友”都关心什么是不能吃的,而并不关心什么能吃、怎么吃,经常会犯“因噎废食”的错误。像姚阿姨这样只吃蛋白质和蔬菜,不吃碳水化合物和水果是很危险的。因为机体需要能量,能量不足时会消耗脂肪和蛋白质,产生大量酸性酮体物质。如此过度节食,会导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轻则疲乏无力,重则会导致营养缺乏。

  “糖友”的正确饮食方法应该是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提供热量不超过饮食总热量的30%;蛋白质应提供饮食总热量的10%~20%;多吃燕麦、荞麦、蔬菜的茎叶、水果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饥饿感。

  误区二:运动过度

  70岁的张大爷身患2型糖尿病多年,为了减肥和控制血糖,每天都逼着自己完成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么大的运动负荷已经让张大爷感觉很疲乏,但是为了控制血糖他却一再坚持,可就在一次爬山回家的途中,张大爷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运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有益的,但是“糖友”是否适合做运动、做什么运动、每次运动多久,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因此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和进行运动。

  有很多“糖友”误闯运动禁区,就像张大爷这样运动过度,非但起不了治疗作用,还可能造成软组织、关节损伤,视网膜出血等,若引起急性并发症,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锻炼,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保持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如年龄为60岁,保持每分钟110次的心率即可),或者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尤其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误区三:过分依赖胰岛素

  唐奶奶患糖尿病已有10余年,平时最爱吃的也是糖,是名副其实的“糖奶奶”。和一些人怕打胰岛素上瘾不同,听说胰岛素降糖效果又快又好,唐奶奶打胰岛素很积极也很主动。其实,之所以这么积极,唐奶奶心里还有其他想法,她想打了这胰岛素自己吃糖就不担心了。

  一天晚上,唐奶奶突然昏倒在地,被家人送到医院,医生说唐奶奶是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

  很多“糖友”常误以为,胰岛素可以又快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打了胰岛素后就可以随便吃,结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越来越大,导致肥胖、低血糖等情况的发生。

  “糖友”如果出现低血糖,会使体内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引起反应性低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而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抢救还可造成死亡。

  因此,“糖友”应用胰岛素要把握好量和次数,不能为了省事,依靠大量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同样,服用其他降糖药物时也不能过量,过量服用除引起低血糖外,还会损伤肝肾功能。

  综合来说,“糖友”重视治疗是有必要的,但是凡事均要有“度”!过度降糖不仅不能帮助您控制好血糖,反而会加重病情,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所以广大“糖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正确使用药物,掌握合理的运动和健康饮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化血红蛋白6.5%,这种情况说明血糖控制的怎么样?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那么,糖化血红蛋白6.5%,说明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谈谈这些基本知识。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1、从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要求来说,每2-3个月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平时测量的血糖都达到控制目标,才是真正的控制达标,仅仅依靠其中任何一个做判断,是可能出现误差的。据此,下面也说说日常血糖检测。 2、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到3个月以内血糖的控制情况,在糖尿病学上有很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3、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 4、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腹和餐后血糖为准。 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2.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9%:血糖控制很差。 三、日常血糖检测。 如上所述,虽然可以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判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其前提是日常血糖基本保持稳定而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就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但并发症仍然快速发生的后果。因此,关注日常血糖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1、糖尿病人日常血糖检测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而每次检测出的血糖只能反映当时血糖的高低。且注意这样的即时血糖会受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2、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控制目标: (1)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控制理想;大于7.0mmol/L控制一般;大于8.0mmol/L控制不理想。 (2)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控制理想;大于10.0mmol/L控制一般;大于11.1mmol/L控制不理想。 最后说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范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一概而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2011年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l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治疗方案等因素给出了不同的目标值。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主治医生的治疗建议,努力控制好自身的血糖。

Q: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得好不好用什么衡量?

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得好不好,主要用两种指标来衡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  所谓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这个结合的过程比较慢,但一旦结合就“密不可分”,性质不易改变。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血糖稳定得多。也就是说,短时间内血糖升高或下降(或某一次血糖升降)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会马上随之改变。它的变化与红细胞息息相关,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血红蛋白与血糖接触的时间也可达120天。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所反映的是病人在过去2~3个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个时间的血糖情况。血糖才是反映某一时刻(取血检测当时)血糖水平的指标。  不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很重要。只有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全面反映病人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  一般而言,若病人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应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若控制得不理想,应每2~3个月检测一次,直至血糖控制稳定。

Q: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血糖控制目标区别?

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血糖控制目标分别是: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血糖控制是:空腹/餐前:3.3-5.4mg/Di,餐后和夜间是5.4-7.14mg/Di。  妊娠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是:空腹/餐前:4.4-6.14mg/Di,餐后和夜间是4.4-7.04mg/Di。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