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不爱吃饭啊?那就补锌呗!”这样的对话和观念,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只要孩子不爱吃饭,就怀疑孩子缺锌,于是各种补锌的药品、保健品纷纷登场。专家指出,锌剂是治疗药物,并非保健品,盲目补锌只会适得其反。
过量补钙降低锌的吸收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告诉记者,锌是人体生命中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是人体内仅次于铁含量的微量元素。锌是人体多种酶和活性蛋白的必需因子,对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可对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遗传代谢以及维持正常味觉和视力必不可少的。缺锌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生长停滞、青春期性发育迟缓、厌食、异食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皮肤黏膜表现异常,伤口长期不愈。如果孕妇缺锌则可能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引起维生素A代谢异常而引起夜盲、夜视困难等。
不过,如果过多地补充铁剂、钙剂就会降低锌的吸收率;反之,补充过多的锌剂不但不会吸收还会降低铁和其它2价元素,如铜、锰、钙等的吸收,造成这些营养素吸收障碍。而且过量补充锌也会造成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呕吐。一般膳食中的含锌量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如果通过药物补充就有可能出现锌中毒,急性锌中毒可以引起惊厥、昏迷、脱水和休克,以致死亡。慢性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和血清铜下降以及顽固性贫血。
不少妈妈认为要想孩子身体好、发育得好,就应该吃一些保健品或补品,特别是当儿保体检时发现微量元素——锌“缺乏”时,不少的妈妈更是热衷于给孩子补充锌剂。
张思莱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因为影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所以通过静脉血、指血以及头发检查锌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是不准确,也是不可靠的。而且,微量元素的测定也受到环境以及操作条件所影响。例如,头发锌会受到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锌的营养状况。而指血检查锌也不准确,因为血液中含锌量本来就极少,而且大部分是储存在红细胞内,在工作人员采血过程中会混有组织液,就使原本含量极低的血锌测试出来的结果会更低。
因此她建议,不管是家长还是医护人员,都应该慎重对待“营养性锌缺乏病”的问题。医生不能仅凭指血、头发、包括静脉血检查微量元素的化验指标进行诊断,还要结合临床症状认真进行检查、确诊才能给予锌剂治疗。家长更不能盲目给孩子补充锌剂,因为补充锌剂是治疗手段而不是吃保健品,如果确实需要补充锌剂,也建议使用单纯的锌制剂,而不要使用复合药物,例如锌与其它元素组成的药物,这样很容易造成体内营养素的失衡。
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缺锌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够满足宝宝对锌的需求呢?
张思莱指出,其实很简单,对于婴儿来说,母乳喂养对预防缺锌有利。人的初乳中锌含量高于成熟乳3~4倍。人乳中锌的生物利用率比大豆蛋白、牛乳都高,当然,人乳中锌的含量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主要与受孕期和哺乳期膳食锌的摄入有密切关系。
另外,孩子要按时添加辅食,注意辅食种类合理搭配,提倡“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只要膳食结构合理,保证做到每天动物性食品、蔬菜、水果、谷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地添加粗粮,做到粗细搭配,保证这些食物不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