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患需注意餐后血糖

家庭医生在线 2012/1/8 0:01:39 举报/反馈

  ■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 杨华章

  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监测中,常常会忽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实际上,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会不断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损伤大血管及微血管,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糖尿病患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对餐后血糖比较高。而以脂肪、蛋白质为主食的则对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影响比较大。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专访时表示,“以前包括现在很多非专业的医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去医院检查往往按照空腹血糖来算,没有查餐后血糖,实际上在早期,从2型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正常,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平均可能要十几年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个体可能有所差别,如果是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我们说的糖调节受损阶段,通过查餐后血糖,就可以发现。”

  想要控制餐后高血糖首先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干预、体力活动和体重控制,这几点仍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石。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宜的饮食结构呢?目前提倡多吃混合饮食及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食量的控制。那么,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呢?简单的说,GI是通过单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效应(以曲线下餐后血糖升高面积表示),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指数。影响GI的因素众多,但也有一定规律。多数淀粉类食物GI较高,如土豆、面包、米饭和谷类等。而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血糖指数较低,如粗杂粮、蔬菜以及某些水果。奶类、豆类等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血糖生成指数也普遍较低。GI较低的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较慢,因此对血糖的影响较小。观察性研究提示,高GI饮食是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发现,明智地选择低GI饮食结构,可以影响餐后血糖的偏移和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但是,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吃些高GI的食物,此时该如何降低这些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呢?答案是采取混合饮食的方法,包括主副搭配、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等。另外,还需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调方法。例如有的糖尿病患者喜欢喝粥,粥由于加热时间较长,淀粉易于分解为葡萄糖,从而比“干的”食物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煎、炸等烹饪方法也会让食物的热量增加数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应尽多选择煮或清炒的烹饪方法。

(责编:吴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