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并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据了解,“地沟油”检验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验方法,检验方法论证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每年200万至300万吨返回餐桌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家餐馆每天产生多少“废油”很难量化,这些“废油”究竟是让正规公司收走了,还是直接卖给了不法商贩,结果不得而知。即使那些卖给所谓的正规公司是否就用来合法化处理,更是无法判断。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究竟有多少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地下“漂白”程序成为“正规的”食用油,最终又流向我们的餐桌呢,目前尚很难精准判断。
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吃过地沟油。按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约2250万吨。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
一些公众和专家质疑为什么这次特大打击地沟油行动中,最后只有公安部门出面。之前所有环节中为什么都没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记者调查中,公众对地沟油相关管理环节涉及的监管部门存在互相推诿的质疑不绝于耳。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实际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地沟油在生产环节属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进入餐馆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因其有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权力;流通环节属工商部门管辖;餐厨垃圾回收归口市政部门。只有最后形成公共安全威胁才涉及公安部门。
弥合监管“真空”是关键
调查发现,整个事件中,媒体和公众对于相关各部门出现的监管“真空”争议最大。
地沟油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对于如何根除地沟油,不同部门表态不同。上述公安部门积极作为并表态,更多相关部门并没有正面回应。
记者特意致电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女士,希望获得对地沟油事件官方回应,但未获明确答复。
随后记者致电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常纪文,他表示地沟油不属于安全生产问题,不便回复。
公众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相关部门的责任推诿导致地沟油处理“搁浅”并非没有先例。
此前有地方政府曾借鉴国内外方案,设计了一整套完备的地沟油“循环经济”利用方法,详细介绍从餐饮业“源头”抑制回收、企业投标集中处理、成品用于工业制皂的“良性循环圈”。
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符合民意的构想却最终“搁浅”,原因是因职能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清,找不到最合适的“牵头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