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孩子“性变态”皆因“异性化”打扮

家庭医生在线 2010/8/30 8:24:35

 

幼儿“性变态”皆因穿着异性化

推荐阅读:谁的“第一次”更重要?

    渴望有个男孩传宗接代,尤其是家中有上一代爸妈的家庭,对于下一代生男生女的事情更是十分在意,而一旦与期望不符,便很容易地给予了子女无形的压力,严重者更会带给子女教导孩子时的不良影响,而“异性打扮”便是可能表现出的一种偏差教养方式。

  异性打扮影响孩子成长心理

  除了女孩被打扮成男孩的装扮,有些家庭也会因为渴望生个女孩,而把男孩打扮成女孩的样子,中国台湾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黄雅芬医师表示,如果爸妈只是偶尔给小孩作“异性打扮”,对小孩的性别认同,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爸妈让家中女儿长期穿着男性衣服,或让男孩子做女生打扮,便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性别认同混淆的问题,尤其是当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陆续出现时,更容易让孩子的心理产生矛盾的困扰。

${FDPageBreak}

幼儿“性变态”皆因穿着异性化

推荐阅读:少女“泌乳”是谁的错?

  研究发现,六岁以内的幼儿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记忆力等都已经开始形成,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此阶段幼儿对周围事物因好奇而发生极大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日后个性的形成都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在这时期让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在其后可能导致可怕的性变态。这些人长大后可能会变成“恋物痴”,喜好穿戴异性衣物,模仿异性动作。

  有专家指出,幼儿时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不正常的穿着打扮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造成性变态的重要因素与潜在的危险。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与否又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须从幼儿做起。家长在给幼儿添置新衣服的时候,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性爱排行榜8月10-8月29日
  • 惊喜体验“各国性交姿势”之旅
  • “十面埋伏”性爱出击
  • 女人叛逆--下半身的“性福”
  • 儿童禁地!劲爆性爱姿势
  • 男人:自己的“宝贝”自己爱
  • 十二星座“破处”时间大比拼
  • 女星那些“沟”男人怎样看?
  • 瞬间点燃“性爱之火”
  • 外国女性教你“放荡”怪招
  • 男人就要“坚挺”不“泄”
28608942036121 1713210 1098637 992413 956217 856130 704528 687150 648670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性变态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1.性变态的临床特征性变态的临床特征包括嗜好变态性行为,乐此不疲,刻意追求;其满足性欲的行为是除两性自愿性交行为以外的其他方式,不以生殖器为目的,也不通过生殖器官进行,是违背社会习俗的。2.性变态的分类对于性变态的种种表现,分类尚不统一。通常按性对象异常、性身份异常、性欲异常、性目的异常等几方面来进行分类。(1)性对象异常是性爱的中心偏离了正常人所采取的社会所公认的合理的异性个体的一类性变态,其异常的性对象可涉及社会所禁止的异性个体或不合理的人(包拈自己),也可涉及动物或其他事物,一般此类性变态是指在有正常异性个体俘在或可能获得的前提下出现的,境遇性的类似情况不属性变态。(2)性身份异常就是对自己的性别身份的认定发生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心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恰相反。常见的有易性癖、双重角色异装癖。(3)性欲异常是性欲产生、发展、满足出现异常。(4)性目的异常是性的目的性不是以生殖和性欲满足为目的,而是以其他为目的,如换取金钱等。

Q:如何预防性变态

您好,预防性变态重在教育,尤其是儿童时期的正确引导,配合科学的性教育,让小孩从小就形成正确的性取向等。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Q: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认知能力?

儿童期的性别认知,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很重要。此时期错误的性别认同,易使孩子的性心理发生扭曲,继而产生性倒错,长大后,甚至可能发生性变态。 三岁前是儿童形成性别认知的关键期,家长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①重视性别差异。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的男女用品,区分不同的颜色花样。在美国,尚且抱在怀中的男婴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装三角裤,尽管三角裤里还裹着纸尿布,但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男孩。 ②识别男女厕所是性别教育的必修课。利用上街、逛公园或在其他公共场合的机会,教孩子识别男女厕所的不同标志,强化他们的性别意识。 ③进行性别特征教育。例如,教导男孩要有男子气概,要勇敢、坚强;教导女孩要细心、温柔、文静等。 最后,要指出儿童正确的性别认知是在双性环境里,两性交往时,与异性不断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所以,专家特别强调家庭、幼儿园双性别和双性别的影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