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16岁花季少女与糖尿病的生死较量

转载 来源: 北纬网 2012/8/7 10:51:18 举报/反馈

  于谨,这位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与糖尿病已经进行了11个年头的生死较量,顽强的生命力。107次把她从死神那里拉回来。虽然她过早地被命运带到了生与死的岔路。但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于进取。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人们的关心与帮助;她学着给自己打针;她用课余时间捡废品贴补家用,用捡废品积攒的钱捐助病危的同学;她在病痛中写下数百篇日记,鼓舞自己“永不放弃”。

  “我能撑得住,我要坚强地活着”

  1989年7月19日出生在一个普通教工家庭的于谨,只过了4年多健康的舒坦日子,不幸就降临到了她的头上。1994年下半年,在她快5岁的时候,有一天,于谨上楼时说自己浑身没劲,要爸爸背上去。爸爸笑笑。以为女儿在跟自己撒娇。就弯下腰把可爱的女儿背上了楼。后来这“撒娇”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而且开始尿床。最初是隔几天一次,到后来每晚都尿床,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晚上尿了5次床。爱干净的小于谨羞愧得不敢睡觉,每到夜晚她就蹲在墙角哭泣,她对母亲说:“妈妈,我不睡,不睡就不尿床了。”

  107次死神面前徘徊

  看着心爱的女儿这般“受罪”的样子,她的父母就带着小于谨去看医生,做完检查后。他们被告知女儿患的是1型糖尿病。接诊的医生悄悄地对父亲说:“这么小的孩子得了1型糖尿病,活过来的可能性不大,你们不要抱什么希望了!趁年轻再生一个孩子吧!”她的父亲当时还不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听到这话时痴痴地望着医生,眼前一片空白,

  只听“扑通”一声,他跪在地上向医生祈求说:“你们一定要尽力救活这孩子!你们要是救活了她,那就等于救活了我们家的几条命啊!不管怎样,也要死马当活马医啊!”

  从这时开始,父母就带着5岁的小于谨四处寻医问药,几乎跑遍了湖南、湖北等著名大医院的糖尿病专科,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病情很不稳定,经常是上午出院。下午又住了进来。近11年来。她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107次晕倒,医院先后6次下了病危通知书

  在9岁以前,小于谨只知道自己有病。却不知道病情有多严重,也不知道何时会好。只知道每天都要打针、吃药。她幻想着有一天不用再被针扎得痛痛的。也不用再喝那苦苦的药!然而,在读二年级的一天,小于谨刚放学回到家,父母就把她叫到身边,神情严肃地望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对她说:“丰儿(于谨的乳名),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呀!要是你有什么事情的话,我和你爸真的就垮了!”只见她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用颤抖的双手将小于谨揽在怀里,郑重地告诉了她患病的情况,这时候,小于谨才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母亲鼓励小于谨自己学习打针。在帮女儿抽完药液、从药瓶中拔出针的那一瞬间,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抱着9岁的女儿大哭起来……

  此景此情,据于谨的日记中记述:“妈妈把药抽好,又在我肚皮上消毒之后。硬要我自己注射下去,我拿着注射器,心里真害怕,手在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不知如何是好,换作别的孩子,或许还在撒娇。我望着露出的肚皮足足5分钟。我多么希望爸爸能给我解围,可爸爸进来说:‘胆子大点,你可以的,。我知道没退路了,壮着胆把针头对准消毒的肚皮,都不敢看一眼,轻轻向下按下注射器,只觉得肚皮被什么碰了一下。呵,我会打针了。”

  自此以后,小于谨学会了自己打针。早晨起床,打一针后再去上学;中年放学后,跑到父亲的办公室又是一针;下午放学了也不能松懈。如此算来,十多年来,于谨的身上至少留下了1。2万个针孔!

  尽管长期服药和注射胰岛素,但于谨的病情还是不断恶化。一次,在她生日的前几天,病情又加重了,父母准备让她住院,她扯着母亲的衣角,噙着泪水说:“妈妈,我不住院,我要在家里过个生日。你们就让我在家过一次生日吧……”她哭着叫着,父母望着孩子祈求的眼神,心软了,含着泪水依了她。然而,以后的几天病情进一步恶化,她全身开始浮肿,软软地躺在床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父母看她这个样子,劝她去住院,可她就是不依,哭着说:”我要过生日!我能撑得住!”终于熬到了生日那天,可她却连呼吸的力气都快没有了,等到亲朋好友聚齐,她也昏死了过去。父母马上把于谨送到医院。医生仔细检查了一遍摆了摆手说:“放弃吧,给孩子准备后事吧,这孩子活不成了。”这时躺在病床的于谨动了一下,她紧紧地抓住医生得手,艰难地说了四个字:“我还没死!”医生被这个女孩顽强的生命力感动了,马上组织专家进行抢救,过了八天。于谨奇迹般地出院了。

  就这样,从5岁到16岁,在小于谨的记忆里,她有打不完的针、吃不完的药,每天三针胰岛素注射,每天三餐药,这些她都咬牙挺过来了。

  每每病痛发作,疼痛难忍,于谨都会咬紧牙关忍着。不管怎样难受,她决不呻吟一声。她知道自己的呻吟会加重父母的心痛。父母为了治愈她的病,没日没夜地劳作,时时刻刻地精打细算,每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她知道,自她患病以来,父亲就再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母亲的胆石症早就该做手术了,可为了给她治病,一家人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困苦。因此,她决不能让自己的病痛增加父母心头的负荷。

  于谨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挣扎出来,每次苏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爸。妈,又让你们操心了!”然后替母亲揩掉泪水。11年来,她始终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可她却从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当问及于谨如何看待生死时,她的解释很朴实,但却蕴含着对亲人的挚爱之情:”如果爸妈比我先死,那就没有人疼我了。可如果我先死,他们一定很伤心难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坚强地活着。不能让爸妈失望、难过。”

  “我要上学,我要多学一点知识”

  对于谨来说书和胰岛素是同样重要的药物,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日子是不能想象的。于谨6岁那年的九月。同龄的小伙伴们都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可是医生却说于谨的病不适合上学读书,所以父母没有给她报名。开学后的三天里,她痴痴地坐在家里,不吃不喝,也不出去玩,哭喊着央求父母:“我要上学,求求你们让我上学吧!我一定好好学习……”开学后的第四天,父母怀着矛盾的心情把小于谨送到学校。然而第二天她就发病请假被送到长沙某医院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检查和治疗。但令老师和父母吃惊的是,尽管她请假缺课那么长时间,可她却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一的成绩。

  于谨对于知识有很强烈的渴望,而从小的病痛也让她越来越懂事、坚强。用她的话说,“每次我觉得顶不住病痛的时候,就想我还有很多书没看,我还要继续学习。一拿起书本,我就觉得自己活在阳光下,活在明媚的春天里。”

  多年的病痛折磨,小于谨说话、做事早巳像个大人,她说:“我多活一天,就是多一天福气;我多读点书,就多一点知识。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关心、爱护我的人。”于谨的小学班主任朱灵芝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她是我从教30年来最让人感动的孩子。于谨在小学时病情已很严重,但她在学习上一点儿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上课时,她听得专心;做作业时,她认真细致;劳动时,她积极肯干。好多次上课时,她听着听着就晕倒了,有时,她一天昏倒三四次,可学习没有落下。”虽然过去了几年,但朱老师仍然清楚地记得:”她经常一只手打着吊针,另一只手还在吃力地翻书,吊针一拔,她就背起书包笑嘻嘻地上学来了。”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