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了解糖尿病常见的五大误区

转载 来源: 99健康网 2013/12/10 9:56:11 举报/反馈

   糖尿病的五大误区

  1、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

  医生说,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如果家中有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兄妹,有糖尿病,这都是会遗传的;生了巨大胎儿的孕妇,也容易患糖尿病,包括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肥胖的,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这些高危人群吃糖吃多了,是很容易患糖尿病的。比如八月十五过完后,很多患者发现自己瘦了,出现口干和三多一少的症状,跑到医院来检查原来是糖尿病。所以高危人群过量吃甜食,可能引发血糖高,诱发糖尿病。”

  那正常人吃糖过多会患糖尿病吗?“多吃糖对身体肯定没好处,因为多吃糖会发胖,肥胖就易诱发糖尿病。” 医生表示,目前青少年患病率很高,她在就诊的时候了解到,很多孩子从小喜欢喝饮料不喝水,甜味剂摄入太多,因此诱发了糖尿病。

  2、自我检测能够替代专业检测?

  “有些人认为,身体不舒服时,在家自我测量一下血糖,以此来分析病情,这是非常片面的。” 医生表示,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检测,“至少每个月有一天要检测早晨的空腹血糖。”中国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还有一个说法是“水涨船高”,如果早晨的空腹血糖比较高,每顿饭的餐后血糖也会跟着升高。“所以早晨空腹血糖的检测一定要达到医生的标准,同时我们还要检测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患者只测餐前血糖,这都是自欺欺人的。”如果早餐后的血糖没有达标,患者容易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并发症。所以一定要重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达标。 医生说:“如果患者有时间有能力的话,可以测一日7次血糖,也就是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

  医生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最终控制的好不好,要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两三个月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等因素干扰,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3、南瓜可以降血糖?

  “吃南瓜可以降血糖”这一说法在民间流传了十来年,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将南瓜视为每餐必备食物,甚至当药吃,以为吃得越多血糖降得越快。 医生表示,曾经有人提出南瓜里有种成分,可能会降血糖,但到现在,都没有人从南瓜里提取出降血糖的成分。

  医生表示,如果在饮食中选择南瓜,可以相应扣除一部分主食,获得南瓜中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同时,还能增加饱腹感,不失为糖尿病患者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南瓜固然含有很多营养物质,具有一定食疗功效,但绝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和南瓜一样,红薯、玉米等食品的含糖量都是很高的,所以这些东西吃多了,反而会升高血糖。” 医生告诉记者,土豆、长山药这些食品是可以当主食来吃的,但将南瓜、红薯、玉米当成主食来吃,就是很大的错误。

  4、治疗糖尿病就是为了降血糖?

  “这个认识是极为错误的。” 医生表示,很多人认为只要吃药将血糖降下来,就是万事大吉,甚至有些人认为医院以外买的降糖药比医院开的还管用,这是不对的。

  “比如肥胖的人,我们不建议他过早地使用胰岛素,还有,有些外面宣传的降糖中药经常加有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这种药虽然能控制血糖,但容易增加体重,是不适合肥胖患者的。” 医生认为,不是说血糖能降下来就是好药,有些假中药会掺此类药物,虽然降了血糖,但有可能造成肾脏受损或者体重增加,“尤其很多老年人,乱吃降糖药后有可能造成低血压或者肾脏受损,是很危险的。”

  5、血糖稳定了,就可以不吃药?

  “血糖值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一般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 医生说,在门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当他血糖稳定以后,自行将药停掉了,这肯定是不对的。

  医生表示,之所以血糖会稳定,是因为药物产生了作用,将血糖控制住了,比如吃药或者打胰岛素,“如果一旦停药,血糖马上就会波动,血糖有可能会因此升高,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患者认为药物有副作用,而且血糖比较稳定, 医生说,这种情况可以去医院向医生进行专业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减药,但绝对不能停药,“有些初发的患者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药,到最后可能能停口服药,甚至是胰岛素。但一定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切不可自己盲目判断,因此影响病情。”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哪些心理误区?

误区之一:不以为然。一些症状较轻或根本没有症状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  误区之二: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几乎天天都要服药、打针或者上医院,于是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  误区之三:恐惧焦虑。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性疾患,而且并发症较多,糖尿病患者恐惧失明或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更恐惧减寿和死亡。    误区之四:药物万能。过分依赖药物或迷信药物。  误区之五:抗拒对立。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对医务人员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  误区之六:矫枉过正。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甚至导致昏迷。  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可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而通过适当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良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Q: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哪些心理误区?

误区之一:不以为然。一些症状较轻或根本没有症状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  误区之二: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几乎天天都要服药、打针或者上医院,于是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  误区之三:恐惧焦虑。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性疾患,而且并发症较多,糖尿病患者恐惧失明或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更恐惧减寿和死亡。    误区之四:药物万能。过分依赖药物或迷信药物。  误区之五:抗拒对立。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对医务人员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  误区之六:矫枉过正。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甚至导致昏迷。  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可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而通过适当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良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Q:排名最好的糖尿病医院有哪些

你好,糖尿病治疗方法存在严重治疗误区,这是我国医学界的共识。以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双胍类、磺脲类、葡萄糖甘酶抑制剂,以及中草药制剂这五大类药物为例,均无法实现对糖尿病的根治,严格的说,这类药物只能做到对糖尿病的控制,而不是治疗,最重要的是,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几乎致命的治疗误区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