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名称 | 一次性使用无菌皮内针 | 皮肤针 |
器械分类 | 国产器械 | 国产器械 |
规格型号 | ||
产家 | 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适用范围 | 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如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胆绞痛、腰痛、痹证、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小儿遗尿、痛经、产后宫缩疼痛等。 |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际附带说明书为准。
产品说明 | 皮内针法(intradermal needle therapy) 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针刺人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腧穴以长时间的刺激,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o.2—o.3厘米,针柄呈环形。前一种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而后一种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针刺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多选用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等。 |
①针具名,是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轻微,仅及皮肤,又名小儿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称为梅花针(5枚)、七星针(7枚)、和丛针(针数不限)。另滚刺筒和刷帚针亦属此类。使用时以腕力弹扣刺激部位。 治疗时,手持细柄,用针尖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扣打。②用这种针进行治疗的方法。 |
用途 | 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如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胆绞痛、腰痛、痹证、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小儿遗尿、痛经、产后宫缩疼痛等。 | |
结构及其组成 | ||
使用方法 | (1)颗粒式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人,针身可刺人0.5~0.8厘米,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固定。 (2)揿钉式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人,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圈贴在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入所刺穴位。 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3-5天,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1-2日为好,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4小时用手按压埋针处1-2分钟,以强加刺激,提高疗效。 |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1)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
产品特点 | ||
注意事项 | 1. 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 2.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 3 .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
操作前应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尖参差不齐者须及时给予修理。重叩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消毒并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局部皮肤有创伤或溃疡者,不宜作用本法。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而下,避免斜,钩,挑,以减少疼痛。循经叩刺时,一般每隔1厘米左右叩刺一下,可循经叩8-16次。 |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际附带说明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