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买器械 评论 对比 资讯 说明书 同类器械 厂家信息
基本资料对比
器械名称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热敏灸器
器械分类 国产器械国产器械
规格型号
产家 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西江中(武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供中医临床针灸疗法时使用。适用于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际附带说明书为准。

说明书对比
产品说明 苏州东邦针灸针,每盒1000支
针灸针的结构组成:针体采用选用GB/T4240《不锈钢丝》中的0Cr18Mi9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丝,经拔直、磨尖等工序制造而成。型号规格:针灸针分为灭菌和非灭菌二种。、型号和规定为:平柄针、环柄针、花柄针及塑柄针;规格:按针体直径从0.16mm-0.45mm;按针体长度分从13mm-100mm.本产品的技术参数为:针体硬度≥460HV02kg,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不大于0.63um.


规格:100个/箱 配合直径为18mm的艾条使用

用途 中医针灸。 用于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结构及其组成 本产品包括手柄,特征是在手柄的顶端固定有管形的艾条夹底座,艾条夹套管旋转套在艾条夹底座上,用来夹持艾条的艾条夹为“U”形,艾条夹的一端穿过艾条夹套管后固定在艾条夹底座的内壁上,艾条夹的另一端悬空。在手柄的中下端放置有电池,在手柄的外壁设有电源按钮开关,在手柄的底端设有LED白色光源。所述“U”形的艾条夹由横向连接条和两根或三根平行的金属条组成。
使用方法 (一)特异性取穴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感冒穴等。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
(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针具。临床多选用0.35*75mm针具。
2.取百分之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方法
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
2.强化针感手法
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通过拇指与食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主要适用于病情严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3.一步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一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拔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4.两不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目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5.三步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在3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真贱刺入体内,第二部将针体刺入达1-2寸,第三部再将针体刺入达2.5寸左右即可。不提插,不捻转,达到一定深度后即可出针。如臀痛穴,肩背穴,抑郁穴,偏瘫穴等。


  1.拿到盖子,把艾条点燃的一端顺着灸盒盖子上面的孔插下去。

  2.把盖子盖上后,把艾条与灸盒底部的距离调到自己觉得适当的温度方可。

  3.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艾条与灸盒底部的距离使热量足够、充分。

产品特点 (一) 双相调节平衡阴阳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调节具有双向的特点,即在扶正的同时,又可祛邪。这在复杂多变的救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试以针灸抗炎为例,急性炎症均包括防卫反应和损伤反应两个方面,防卫反应太过或不及,均会使炎症加重;而损伤反应任其发展,亦将招致病变不可逆转。已经观察到,针灸治疗既能提高机体的正常防卫反应能力,控制过分的防卫反应,使它保持在适度的状态,同时又有效地抑制损伤反应,减轻对机体的伤害。
(二) 迅速及时简便经济
急症治疗,强调一个“急”字。急症病急势猛,多应就地施治,以免贻误抢救时机。现代医学在救治上虽有各种有效措施,但一般需复杂的设备及必要的药物;中医治疗虽不要求更多的设备,然而也要具有疗效确切的药物,特别是速效高效的药物,且其给药途径及药物剂型尚在进一步改进中。而在这一点上,针灸最有长处。它不受地点、时间、设备、药物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器具简单,随时随地,均可应急。
(三) 适应范围广泛极少副作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的化学合成药物几乎都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中药尽管好一点但其中不少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药物的短处正好是针灸之长,一般而言,只要正确掌握其操作方法,针灸极少产生毒副作用。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的针灸听证会上将这一条作为向世界推广针灸医学的重要依据在之一。减少和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对处于急症状态的患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 用以预防急症
针灸能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作用。特别是针灸能促使抗体的产生提早或在血液中维持的时间延长,且可令长期降低的抗体增多,效价增高。这为针灸可以预防急性传染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腧穴热敏化艾灸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双向调节:是指艾灸热敏化腧穴能产生兴奋或抑制的双重效应。当适宜的艾条刺激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态的生理化功能朝正常生理状态的方向发展,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状态低下时,艾灸可使之增强; 机体状态抗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腧穴热敏化艾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艾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根本原因。(2)整体调节:指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可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干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促进组织修复。

长期的研究表明,热敏化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疗效远优于静态腧穴的艾灸疗法,而艾灸热敏化极易发生感传(70%-95%出现率) 。针灸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即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古代医家已把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作为针灸疗法的一种积极手段。强调了针治病时,务必使气直到病所。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针灸疗效与感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感传越显著者,疗效也越好。而艾灸最重要的作用及温经散寒,行气通络,还可泻热拔毒,消瘀散结,另外艾灸具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说明热证用灸法并非禁忌,故在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的适应症。

注意事项 1、非灭菌针灸针使用前进行严格的煮沸消毒处理。

2、灭菌针灸针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3、灭菌针灸针采用环氧乙烷方法灭菌。

4、灭菌针灸针启封后即可使用,不准重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包装破损严禁使用。

5、如发现针灸针生锈、针灸有倒钩及毛刺的不能使用。

6、针灸针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

7、灭菌针灸针有效期为二年,过期不准使用。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较大情绪波动后,不宜马上艾灸。

2、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艾灸无论对于养生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要持之以桓。

3、艾灸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艾灸初期可能出现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4、艾灸过程中应注意室内通风情况,避免着凉。

5、艾灸前后都要喝一杯温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6、温和灸时,艾灸条燃后的烟灰温度也很高,注意不要接触皮肤或衣物。

7、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掌握施灸的程序。有些病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眼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量、小剂量,以后再加大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小一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防止晕灸。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现象,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止,并躺下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1、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大人或儿童,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确保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疗效。

12、艾灸后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食用油腻生冷的食物。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际附带说明书为准。

推荐医院 推荐文章
反馈 收藏